第561章(1 / 2)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1147 字 6个月前

他们的粮道那么长,如果不能在河南府获得补给,很快就会支持不下去。

葛从周同意这一点,下令立刻坚壁清野,只给百姓留下活命的口粮。夏兵若要抢,就抢好了,百姓活不下去,就是他们造的孽。

当然百姓没那么傻,肯定会想方设法藏下粮食,或者干脆带着粮食躲山里去。

河南府并不完全是平原地形,事实上山很多,可以藏身的地方不少。

但没关系,只要这么做了,就能大幅度降低夏兵获得粮食补给的可能。

幸好有人提供消息,邵树德也不敢完全信任王珙、王重盈父子,这才不至于措手不及。

七千大军走在通往陕州的通驿大道上。

葛从周仔细看着那些兵,总算衙军还能看得过眼,州兵、屯田兵就只能说马马虎虎了,这还是挑的比较善战的呢。挑剩下的,也就只能守城,若野战,遇到没经历过重大损失,老兵较多的朔方军,估计会一败涂地。

二十二日,大军抵达新安县,领取粮草补给后,西行至渑池县。

这里有两千余驻军。

葛从周在此停留了一天,打探了一下消息,随后出城东北行。

走了一天后,见天色已黑,立刻下令调头,全军向南往永宁县而去。

第二十章 硖石

阌乡县西南二十里的百姓盘豆驿外,邵树德正准备出行。

驿站东面有棵名气非常大的槐树,有两京大驿道上“槐王”的名号,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反正咏诗留念的不在少数,吴融就写了《题湖城县西道中槐树》一诗。

邵树德住在潼关关西驿(又名潼关驿)的时候,吴融也留诗了。此时此刻,大帅只恨自己诗才不高,走南闯北那么久,竟然连半个字都没留下。

连段祺瑞都写得一手好诗,真愧为军阀也。

阌乡县东行约二十八里是湖城县,驿道自此分南北两路。

北道由湖城东北行,经稠桑店、稠桑驿,六十五里至灵宝。

南道由湖城东南行,经荆山馆,五十二里至虢州理所弘农县,有柏仁驿,在鸿胪水(今弘农河)东南。

从虢州再折向东北,沿着鸿胪水走三十里,便是灵宝县。

此时的南北驿道上,车流如龙,长枪如林。

一队又一队的军士快速开进,陕虢百姓纷纷走避,神色不安。

陕虢是安定的。

自黄巢之乱后,便再无兵灾,大量河南百姓逃难至此,户口大增,农商两旺。

当年邵大帅还在西北奋斗时,曾经遣人在此设马行,招揽流民。朱全忠亦遣郭言到陕虢募兵万人,可见此地人口在战乱年代畸形的增长。

陕虢北边是黄河,南边是绵延不绝的高山,大道就沿河这一片,且不是很开阔。

严格来说,这条道路也是脆弱的,主要威胁来自一河之隔的河中镇。若王重盈有心,数万兵渡河南下,只需截断一点,便可让邵大帅的大军断粮。

而这,也是最近这阵子他一直派人分兵把守诸关津,且一直没有直接与王珙撕破脸的主要原因。

人家可以借道,但不代表要将基业献给你。

占领陕虢之事,还得再观望下河南局势。

二十四日,中军主力抵达灵宝县,镇将朱简亲迎,并提供了数百头猪羊劳军,随后便紧闭城门,婴城自守。

朔方军在潼关、湖城、灵宝三地设立了物资转运中心。

从关中征发的夫子日夜转运,将大量粮草、器械输送过来。因为道路通行量有限,物资转运的速度很慢,这极大限制了行军速度。

折嗣伦所率七千凤翔军夹杂在民夫的车流、人流之中,行军缓慢,急得不行。

这时候若王重盈发兵南下,凤翔军估计要被溃逃的夫子冲散,邵大帅也只得退军,以防后路有失。

越来越感受到河中镇的威胁了!

二十七日下午,邵树德抵达陕县,此即保义军(陕虢)理所。

陕县南倚山原,北临黄河,“悬水百余仞,临之者皆为悚栗”,极为险固。

李泌曾言:“陕城三面悬绝,攻之未可以岁月下。”

这都是坚城,不好打啊!

当晚,邵树德宿于召公原上的甘棠驿。此塬名“召公”,殆陕城合该为邵氏所得乎?

此时朔方军的兵力分布,大致是铁骑军护卫邵大帅宿于召公原。

顺义军屯于陕县东北三里之太阳浮桥。此浮桥为贞观十一年所建,为黄河南北交通要道,可至对岸的平陆县,该县是陕州属县。陕虢军在此置水手二百人,此时亦被驱走。

王卞所领之华州军屯于州西南,绵延甚广,从七里涧隘道至太原仓,连出去好几里。

七里涧隘道,甚险,属于一旦丢失,全军断粮的重点保护区域——说真的,邵大帅都不太想往前走了,现在就想把陕虢占下,一路行来,越走越心惊,这条驿道太脆弱了,整个就行走在一条函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