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1 / 2)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1330 字 6个月前

二郎邵承节今年十四岁。洛阳行营解散后,被他母亲揪了回去,读书习武,该出来动弹动弹了。

邵树德打算让儿子加入寿州行营,继续从事后勤钱粮工作,积累经验。

去年和今年熟悉了后勤事务,那么明年、后年就可以跟着学一学参谋赞画了,大后年就可以学一学怎么当一把手,亲自做决定。

“嗣武也喊过来。”邵树德又补充道:“让他到徐泗濠招讨使封隐军中当随军要籍。”

“罢了,三郎、四郎也叫过来吧,跟我一起办公。”邵树德道。

东征以来,他的心态起了些许变化,内心之中的隐忧渐渐浮起。恰好三郎勉仁今年十一岁了,四子观诚也已经十岁,自己累就累一点,多教几个儿子出来。

多生孩子,多培养孩子,这事他二十年前不屑一顾,认为是取祸之道,现在四十岁了,心态又变了。

人这一生,可真有意思,二十岁的你和四十岁的你,完全是两个人。

“遵命。”陈诚应道。

“等等。”邵树德拉住陈诚,道:“让知言、知行、知为护卫世子南下。”

邵知言就是扫剌,奚王去诸之子。

邵知行是派往炭山的拓跋金最出色的孙子,本名拓跋狸,赐名邵知行。

邵知为是沙州人,出身索氏,是归义军选送过来的百名勇士中最出色的一位,赐名邵知为。

三人手下大概有两千勇士,来自奚、室韦、党项、粟特各部,沙州索氏、阴氏、李氏等豪族出身的也有,打小习武,精于骑射,这次全派给世子承节,作为他的亲军。

老父亲深知儿子禀性,怕他上阵冲杀,故给他配一些强力保镖。

岳丈折宗本的脾气,邵树德还是略知一二的。即便再宝贝外孙,外孙要上阵冲杀时,他也只会是鼓励、赞许,而不是阻止。这种边疆豪族信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对勇武十分看重,指望他拦下世子,可能性不大。

“南线,我不打算增兵,给我稳住局面就行。”邵树德说道。

“大王,克用既在棣州,或可将佑国军再调回去。河中那边,亦可抽调一些人马。”陈诚建议道。

“佑国军先退回汴州吧,定远军也过来。”邵树德想了想后,说道。

佑国军若再回南线,丁会就全程在做折返跑了。到了汴州,如果情况不对,可以沿汴水南下支援,速度会比较快。

定远军使王遇躺在家里,太医署的医官在给他瞧病调养。邵树德最近收到了王遇的一封信,开篇就是“去日苦多”,满是遗憾。感动之下,他仍然保留着王遇军使的职务,但定远军可能要整编掉了。

“先这么办吧。”邵树德挥了挥手,道:“齐镇战事,交给李唐宾指挥,你也不要插手,随我稳固郓、齐地方人心”

“遵命。”陈诚应道。

第九十六章 人员与地方

药家口是一处地名,位于禹城县境内,即前次邵树德率军绕道河北,包抄朱琼经过的黄河渡口。

开成五年(836),日本和尚圆仁入唐,即在禹城县西渡河,时人唤之药家口,有渡口名“张公渡”,古时名“平原津”。

齐州临邑县北七十里、德州安德县南八十里,有灌家口。渡口两岸有鹿角关,南岸关城已废,北岸尚存,这也是个黄河渡口。

附近曾经有过浮桥,河中心也有沙洲。贞元末,淄青节度使李纳在此跨河筑三汊城,北城即在德州境内,以通位于德、棣交界处的蛤垛盐池。

黄河下游临海处曾经数次改道。

乾元年间,黄河经棣州渤海县北入海,六县之中有两县位于河南。前些年再度改道,在蒲台、渤海之间入海,故如今棣州只有蒲台县在河南,厌次等五县皆在河北。

“棣州精华,还是在河北。”邵树德遥望北岸,说道:“能接多少人就接多少人吧,晋军虽然偶尔抓军纪,但真的不行。”

站在他面前的是匆匆赶来的武肃军节度使李柏及副使宋瑶。

邵树德了解过李柏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似乎已经认命了,不再幻想能独掌一镇当个土霸王,渐渐向政务官的角色转变。

罢泾原镇时,邵树德还一度担心李柏据泾州而反,毕竟他手里也是有两三千州兵的。真出现那种情况,就得从关北调兵南下围剿了。一来一去耗费的时间、金钱不说,还会打乱部署,幸好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

不过泾原镇是“从镇”,不是“附镇”,李柏没有绝对的官员任免权力,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

如果是山南西道那样的附庸藩镇,就有点麻烦了。最近几年,诸葛仲方一直在强化自己的权力,还养了两万多兵马。整体虽说较为恭顺,但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会乐意失去大部分权力,当个富家翁吗?目前看不太乐观。

让他出兵,愿意。

让他出钱,愿意。

让他交权,不愿意。

考虑到当初李匡威带着亲信跑去兴元府的传闻,有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