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5章(1 / 2)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1329 字 6个月前

《月藏经》里关于法灭的故事他大概懂了:叶婆那王(代指希腊人)、释拘王(代指塞人)、波罗王(代指帕提亚人)是三位恶王,趁着佛法衰弱,各领十万大军进攻天竺俱闪弥国。俱闪弥国经十二年奋战,消灭来犯之敌,国君难看王为消弭屠戮兵众之罪,迎请世上所有僧伽至俱闪弥国。

僧众都到达后,举行布萨法会。会上僧众们发生争执,互相残杀,到天明后全部死干净了,至此佛法尽灭。

故事挺扯淡的,考虑到成书时间(不晚于2世纪)和成书地点(西北印度某处),应该就是印度人因为经历了这三个种群的入侵,编出来的。

“陛下,法灭之事,又何止在天竺应验。”慧照法师一脸哀伤地说道:“《月藏经》中所记之事,其实还有个前言,吐蕃人并没有译下来。”

“说来听听。”邵树德感兴趣地问道。

“未来某时,僧人不守诫法,入世营利。世人则不信正法,不喜佛僧,故令佛法式微,佛国衰弱,引得外敌入侵。”慧照法师说道。

“原来如此。”邵树德感叹道:“倒也不是无的放矢。”

他知道,西域佛国的僧人们拥有中原人难以想象的特权。以于阗国为例,紧伴国王身侧的便是五十名常年习练武艺的僧人,佛寺、僧众的势力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正所谓物极必反,已经引起了世俗阶层的极大反感。

想想看吧,当年邵树德在绥州处理的三界寺,其僧众就有各种资产,比如商铺、磨坊、农田、果园等等,还放高利贷,收不回来债时,直接把欠债人绑回来拷打。

中原的僧人都这么嚣张了,西域佛国又是什么样?说难听的,税都不好收。

国王要养官僚系统,要养军,从佛寺那里收到的税有限,便只能盘剥百姓。百姓能怎么办?投靠佛寺呗。

再加上僧众嚣张,与贵族争抢利益,已经是从上到下都反感佛教了。

“于阗国可会法灭?”邵树德问道。

慧照法师仰天长叹,道:“僧众入世牟利,败坏佛法,恐不久矣。”

邵树德沉默。

这倒和后世的历史对上了。绿教创立的时间比佛教晚多了,这会才两百余年,正处于上升期,各个利益阶层尚未如同佛教在西域那般腐朽堕落,引起社会各阶层反感。他们最后能赢,恰如新兴战胜腐朽,几乎是必然的。

世间兴衰轮回,自有其时。国家、民族、宗教,不外如是。

西域诸国,若没有外部援助,即便这次能扛住,早晚也要败落。

“于阗国为前唐藩属,却未接受过大夏册封。”邵树德说道:“法师一行数百人,献上的礼物比一般朝贡物还要多,却未携带国书,朕也弄不明白了,于阗国主到底是怎么想的?”

于阗国这个使团——姑且称之为使团——有几百人,人数并不少,除了僧人外,还有于阗国的贵族子弟和商人。但一无国书,二无在职官员,身份上属于标准的民间“文化交流团?”“商业交流团?”“旅游团?”

而他们献上的礼物,计有:镶嵌精美玉石的玉带一根、东河大玉三团、昆仑山玉十团、东河玉五十团、玉装鞦辔一百具,这是比较有价值的。

另有白氎(dié)布(于阗棉织成的细棉布)、牦牛尾、红盐、郁金、硇砂、大鹏沙(硼砂)、乐器、刀具等物事若干。

于阗盛产美玉,其器用服饰上多用玉石装饰,国王的印玺也是玉石制成。团是于阗玉的一种计量单位,但并不代表重量。

历史上尉迟苏罗送给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礼物中,就有大玉一团,重80斤;中玉一团,重42斤;纯玉一团,重10斤;玉一团,重8.5斤。

这次于阗国进献大夏的东河大玉多在80-100斤,昆仑山玉则为40-60斤,东河玉则都在20斤以内。

于阗国经常用玉石与周边进行贸易。他们曾经用30斤玉从归义军那里换来了200匹丝绸,老实说,就这个交换比例,倒爷的利润会飞起。

他们的玉石资源,好像无穷无尽一般,连带着周边势力手中都有大量玉石。

932年,归义军向后唐朝廷进献玉36团。

940年,甘州回鹘向后晋进贡玉100团。

942年,甘州回鹘再次进献玉100团。

948年,甘州回鹘向后汉进贡玉73团。

951年,高昌回鹘向后周进贡玉6团,另有摩尼教法师贡玉77团。

……

难怪后世和田玉资源接近枯竭,实在是这年头搞得太狠了。

“国主年迈,不便远行,便令贫道出门看看,方今天下是何年。”慧照法师说道。

“自敦煌一路行来,可曾看到了?”邵树德问道。

“贫道经河西入灵州,复南下,经关中入河南,复又自滑州北上,一路至北平。”慧照法师回道:“听闻最近数十年中原不太平,兵戈连岁,百姓苦不堪言。而今一路走来,但见疮痍渐复,百姓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