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4章(1 / 2)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1401 字 6个月前

比起肉,奶制品还是主要食物。随军携带的干酪、奶粉,每天现挤的牛羊奶等等,就连条件最好的圣人,早上吃的也是野菜乳粥。

生活是艰苦的,一开始感到新鲜的人,在行军十余日后就受不了了。

景色单调,除了草原还是草原,偶尔见到一点山,就高兴地跟什么似的。

蚊虫太多,每天晚上都被咬得睡不好觉。他们又不是圣人,有双胞胎帮着驱赶蚊虫,每日专人晾晒被褥衣物,还有充足的驱虫药物。

吃的东西让人上火,嘴角起泡。

奶酪、奶粉、酸浆、奶豆腐……除了奶还是奶,有一把野菜、一袋蘑菇都让人两眼放光,圣人请饮酒、喝茶、吃点心的时候,更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极致享受。

除了干粪之外,找不到树枝枯草,极其缺乏燃料。大多数时候吃冷食,让人想死的心都有了。

另外一点就是,水很紧缺。

不是每天都沿着河流行军,有时候一连好几天,都找不到任何水源,随身携带的牛皮水囊里的饮用水都要数着喝,更别说沐浴了。

这个时候,随驾的文人们也不得不笑骂那些武夫。怪不得平地七尺雪的时候都能日夜行军,追着敌人砍呢,就这份牲口劲,他们是真比不了。

七月初,经过月余长途行军,前方终于出现了高耸入云的山脉。

秘书郎崔棁、右补阙崔邈见了,兴奋地赋诗数首。

“此为何山?”邵树德问道。

崔棁仔细研究过兵书志略、史料文档,闻言立刻回道:“陛下,此为金山东南尾闾,无名。”

金山是汉名,蕃人谓之“阿尔泰”。

金山东南尾闾,邵树德也不知道在哪。向导只知道路怎么走,但你要让他说每一座山脉的名字,他也叫不上来。或许,就连蕃人也没那个闲心给每一座山峰都取名吧?

邵树德猜测,这里应是是后世外蒙的戈壁阿尔泰省,离中蒙边境不远。古代丝绸之路北线经常走这里,因为在阿尔泰山南侧有一条平坦的走廊,多草泽,适合补给水草食物。

此地离北庭还有一千二百里左右,路才走了一半啊!

不过再往前要小心一些了。充当先锋的朱瑾离此二百余里,闲得蛋疼的他刚刚突袭了一个小部落,也不知敌友,反正干就完事了。

战斗过程十分轻松,因为敌人根本没来得及聚拢人手,就直接被杀穿了。但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在向夏军敲响警钟:再往前走,就要进入敌人腹地了。

而事实上,这里也是历史上回鹘汗国的西南境了。

“让朱瑾不要停,继续向前。”邵树德下令道:“另给王彦章、折嗣裕下令,紧紧跟上,各自保持三日路程。”

第七十八章 越过戈壁,南下!

戈壁滩上,烈日灼人,大军快速行进着。

每个人都口干舌燥,仔细保管着水囊里的水,若非实在顶不住了,坚决不喝一口。

前些时日还能沐浴的邵圣,也好几天没洗澡了。晚上都是一个人睡,因为出了汗没地擦洗,女人身上的味道也太大,瘆得慌。

但生活上不便利,精神上还是很愉悦的。

自朱瑾击溃了那个小部落后,他们已经很久没碰到人了。可见在这干旱少雨的地方,即便是游牧民族也没几个。

同时也很感慨,若没有熟悉道路的商人带路,要穿行这片区域,真是挺难的——传说中这一片有十余条河流,但这么大的地方呢,你瞎跑瞎撞之下,真的能在渴死之前找到吗?

行至业干湖(阿拉克泊)时,又派了数名信使南下。

其实早在六月的时候,就已经有一批使者南下河西走廊了。但至今未有消息传回,不知道是路途遥远的原因呢,还是迷失在沙漠里了,不好说。

业干湖这个地方,在后世忽必烈至元二十五年(1288)的时候,曾经爆发过大战。海都趁着忽必烈无暇西顾,率大军东进,但未能攻下。

清代此处名阿拉克泊,位于札萨克图汗右翼后末旗。

总体来说,这算是戈壁滩中一处相对肥美的地方了,故大军在此停留两日,补给一番。

今天已是七月初七,出征已经一月有余。随军携带的生活物资消耗大半,就连车辆都遗弃了不少,因为缺乏更换用的零部件。

邵树德的胡须留得很长了,他懒得剪。

随驾的官员、宫人们的精神头明显不如一月以前,不仅仅是身体劳累,更是心累。尤其是进入戈壁滩后,发现还不如之前行走的草原,有些失望。

反倒是一些年轻的翰林院官员们兴头十足,仿佛化身盛唐年间前往轮台等地的边塞诗人,呼朋引伴,互相唱和。

好,很有精神!

今日宰杀了一些牲畜,给大伙加加餐,主要是碍事的驮马。进入戈壁后,与橐驼比起来,啥也不是,价值直线下降。因此,辅兵们挑了一些掉膘严重的驮马,宰杀了事,反正也没那么多行李让它们驮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