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7章(1 / 2)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1294 字 6个月前

太子对这些场面驾轻就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有自己的成熟风格,玩起来一点不陌生。邵树德稍稍看了会,便收回了目光,开始思考诸宫奴部的未来。

在当前,他们是由内务府下辖的一个名为“侍卫亲军司”的机构管理。

是的,侍卫亲军司是军事机构。诸宫奴部也是以军法管制,侍卫亲军司之下,有宫监、万户、千户、百户等官职——每一级都有副职,人数不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基本是学自吐蕃的“茹—东岱”制。

吐蕃人有翼长、万户、千户、百户、小将——翼长管理一到数个不等的万户,是非常高级的官员了,一般由大贵族兼任。

茹—东岱制下,各级官员管军又管民,组织度十分严密,是中原政权上千年来不曾遇到过的强大对手。

后世北宋遇到的女真,南宋遇到的蒙古,其组织制度与吐蕃的茹—东岱制大同小异,只不过女真、蒙古的经济、人口、装备都远远不如吐蕃,实力处于下风。但怎么说呢,他们运气好,蒙古的运气更是好到爆棚。

大夏奴部采取的就是茹—东岱制的变种,时人都看得出来,毕竟唐代刚过去没多久,了解吐蕃情况的人很多。

宫监相当于吐蕃的翼长,管理至少一个万户。

宫监下面的万户、千户、百户一如吐蕃旧制,只不过少了个最低级的“勒曲堪”(小将)罢了。

直接管理诸宫宫监的侍卫亲军司相当于吐蕃的贵族会议——无论是“贵族会议”、“国人会议”还是“王庭大会”,都一个意思,草原人喜欢搞这玩意,部落民主制嘛。

邵树德觉得,诸宫奴部发展到今日,有必要把侍卫亲军司单独独立起来,升格一下政治地位了,虽然在内务府系统中,府监也基本不管侍卫亲军司,这个机构就是自成一体,直接听命于天子。

就在这会,北庭一带还在新设“建极宫”,作为第十个奴部,以投降过来的回鹘、葛逻禄、突厥、黠嘎斯人为主。

规模愈发庞大了,侍卫亲军司确实该升格一下。

主官叫什么好呢?

虽然仍是以军法治民,但指挥使之类的称呼肯定不太合适。

想来想去,只有“侍卫亲军司都点检”最合适了。

没有直接的指挥权,只能“点检”,好像合适……吧。

草原上军士们的欢呼声仍然不绝,邵树德闭上了眼睛,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中。

逐渐卸下重担的感觉,挺……新奇的。

我累了。

第九十七章 安北

圣人既然来了阴山,左近的部落首领们不来露一下面,确实不太合适。

进入十一月后,除横山党项外——事实上,野利氏、没藏氏都只是一个空架子了——地斤泽、诺真水、可敦城、鸊鹈泉、柔州以及河西党项一部,都陆续赶了过来。

他们各自带了百余随从,奉圣命至胜州安北县,等待圣驾。

十一月二十日,邵树德在天雄军、银鞍直以及经略军、武威军、龙骧军、铁林军、铁骑军、银枪军各一部总计六万大军的护卫下,抵达安北县,宿于黄河之畔。

安北县就是原来的中受降城,唐中宗景龙年间修筑。

为了修这座城,还闹出过公案。

唐代本身不太愿意修长城,因为花费真的很大。

他们更愿意通过外交、政治和军事手段控制草原部落,挑动群众斗群众,分化瓦解,拉一派打一派。

修建三受降城,主要原因还是“河南地”(此时黄河贴着阴山南麓东流,即阴山/黄河以南部分)安置了大量部落,他们与草原上崛起的后突厥貌似有勾连,于是修建城池驻军,威慑各部。而在此之前,这一片都是各部落自己管自己,充当大唐的边防军。当部落边防军的忠诚受到怀疑时,自然要换上正儿八经的唐军了。

三受降城各自驻有数千步骑,其实不算多,毕竟整个朔方节度使辖下只有六万多兵。

在驻军如此之少的情况下,自然要加固城防设施了。没想到朝廷的一番好意,居然受到了朔方军的抵制。他们认为,三受降城只要有城墙和仓库,给大军一个落脚点就够了,修得太完善,会让士兵们有依赖心理,不敢出城野战。

听听,这是人话不?整个朔方军只有四千三百骑兵,剩下六万人全是步兵或骑马步兵。以步兵与草原骑兵野战,确实勇烈,同时也非常自信,我就是能以步克骑,干挺你。

白天的时候,邵树德绕着安北县城转了一圈。

想当年,就是在这里遇到了中城镇将李仁军。

李仁军的人生堪称先抑后扬,从河东逃回后落草为寇,后来投靠过来,官至一军指挥使。

没立过什么大功,但小功不少,去年病逝于洛阳,算是善终了——或许是都到年纪了,这几年走掉的老人有点多。

安北县北边还有拂云堆祠。

在草原上,这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邵树德在此会盟过诸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