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IDO”员工餐厅有素食区啦!(1 / 2)

绝不将就 万物互联 1269 字 9个月前

在“ido”餐厅这次工作聚餐,大家聊地很愉快,话题不只限于工作,也聊到饮食、健康、环保等等。

说到素食,在座的来自另一所高校的王教授谈到他的一次经历,颇为感触。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很多留学海外的学者回国,近年来国内学术圈与国际接轨明显加快了速度。中国学者在不同领域国际学术界也越来越活跃。其中一个体现就是以前一些几乎长期由欧美国家主持举办的重量级国际学术大会,逐渐开始在国内举办。

去年王教授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国际会议,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齐聚杭城。大会第一天午餐,往往是会期最热闹的时候,是同行学者们结识交流的好时机。大会组织方准备的午餐很丰盛,用餐大厅的中间,一排桌子上摆满各色美食供与会者取用,中餐、西餐,米饭、面条、点心、水果,任君选用。

用餐大厅四周还有厨师们现场下面条或炒菜的摊位。饮料也是多种多样,中国茶、汽水、咖啡、豆奶、果汁,应有尽有。人们取了餐盘,选择各自喜欢的食物和饮料,然后找到座位,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和在会场上结识的同行朋友聊天。

王教授正和一位朋友吃饭,抬头间注意到一位高个子金发男士。那金发男子不到四十岁的样子,长地挺帅。只见他端着餐盘,看着各色美食,转了一大圈,却什么也没选中。于是金发男子上前跟旁边正在忙乎的厨师说了句什么,并拿出一样东西给他看,但厨师却摇了摇头。

显然是肚子饿了,那位金发男子看了眼满桌子的美食,一脸无助无奈的样子。

王教授注意到这情况,于是主动上前打招呼询问。原来是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名叫jeff,他是吃素的,还挺严格。只见他从口袋掏出巴掌大一块纸,上面用中文写着清晰的两行字:

“我吃素!

不吃肉、鱼、鸡蛋,不吃葱蒜!”

jeff说他是vegan,纯素食者,这纸条是来开会前专门让别人写好的。昨晚刚到杭州,今天听了一上午报告,饥肠辘辘,但各色美食中没有一样是标明素食的,有些看上去没有肉,但可能汤汁或者调味料里有荤的成分,所以他什么可以吃的都没找到。询问过服务人员,但他们也不敢确定食物的用料成分,他刚又问厨师,厨师摇头表示没有符合纸条上要求的食物。

王教授很感慨,有朋自远方来,我东方大国礼仪之邦友好待客是传统,怎么也得让朋友吃饱啊。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来一趟对咱大中国有个好印象,回去净说中国好,那也是一种正能量呀。

于是王教授热心地亲自带着这位刚认识的荷兰朋友,到现场炒菜的师傅那儿,说明了情况,并解释说这外国人吃饱吃好了回去夸咱们杭州厨师棒,夸咱们中国好,那咱也是为国争光了呀。

王教授一番话有理又恳切,厨师再一看蛮大个子的老外端着个空盘子也着实可怜巴巴的,总不能让外宾顿顿就吃白米饭吧。

于是经王教授仔细解释并帮忙确认,厨师特意洗刷了锅子,为jeff做了一大盘炒米饭,豆角胡萝卜青椒豆干切小丁,大豆油、五香粉、酱油,盐巴,绝对纯净。大厨师傅做菜火候味道掌握地很好,最终jeff满心感谢心满意足地吃光了超大一盘炒米饭。

之后的三天会期,每天午餐和晚餐,都有厨师专门为jeff做素餐,炒米饭、中式炒面、意大利面、米饭配素菜,jeff有了专门的素食“小灶”,他非常开心,吃地很满意,甚至有其他与会者也想要品尝这“小灶”呢。

jeff不仅每餐都对他的素食拍照,发回给在荷兰的家人和朋友,而且回国前他还特意和几位厨师拍照留念,甚至大拇指赞中国厨师好,赞中国素食美味!

王教授迄今还和jeff保持着联系。今天在“ido”聚餐聊到素食的话题,王教授有感而发:

“咱们举办的国际会议,我觉得意识需要提升,要做地更细致,照顾不同饮食习惯人群的需求。这样更符合国际大会的国际化风格,而且能体现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体现中华的博大胸怀。”

在座的大家都对王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林叶表示明年他们办会在餐食安排方面一定会考虑周到。

那天在员工餐厅聚餐之后,黎晨就有了向公司提出建议员工餐厅开辟素食区的想法。说干就干的黎晨,随即付诸行动,联系人力资源部门特意做了两项调研:

第一项调研结果显示:“ido”总部及全国各分公司加起来将近六千人中有51人吃素,其中18人是长期吃素,33人属于偶尔吃素,比如每月初一、十五两天,或者每周一吃素。因为是小众,所占人数比例小,吃素的员工们都没想过要求公司在餐厅安排素食摊位。平时午餐他们基本都是自己带点简餐解决。

另外一份在线问卷显示:36的“ido”员工出于健康原因、绿色环保等因素,希望多吃素食,支持公司设置素食员工用餐区。52的员工觉得无所谓,有了就去尝尝。而其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