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1 / 2)

玄德 御炎 1210 字 5个月前

不管是士人、大地主家族出身的精英,还是中小地主家庭出身的读写型选手,在整个大汉国内,都算是人群当中的少数派。

占总人数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底层才是真正的主流。

如果不把他们的力量吸纳进来,不通过各种方式把他们引入到“玄德公司”当中来,刘备掌控的“玄德公司”就要以中小地主豪强这等“寒门子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了。

这不太好。

以如今这些“寒门子弟”的做态,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变得比阀阅还要阀阅,未来,他们主导的国家不会比刘秀主导的国家要好多少。

这些“寒门子弟”也只能当过度,真正要提拔起来的,还是农家子弟。

农家子弟至少还隔着一层,他们追求的变革会更加彻底一些,就算以后要变质,也没那么快,以后用他们为基础搞革新,也算是有的放矢,有人支持。

而且刘备想要推动学术下移,也有自己的说法啊。

孔老夫子怎么说来着?

有教无类。

甭管别人怎么认为,到他刘备这里,意思就是甭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个人,就能受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怎么着,你想质疑孔子?

在我的学校里质疑孔子?

你胆子很大哟。

这就解决了。

剩下的无非是技术手段和经济支出,对于手握盐铁之利且不喜欢奢靡生活的刘备而言,循序渐进的在凉州地区率先推动学术下移,并非不可能。

他有那个经济基础。

事实上,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人从古至今都在着力于推动学术下移,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学到东西,可以开启民智。

尽管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善什么,而是让每个人都可以沐浴“圣贤教化”,从而晓得儒家的纲常伦理,使他们变得宁可饿肚子也要“忠君爱国”,减少农民起义的发生。

这是相当一部分力主推动教育普及的“孔圣门徒”们的目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传授文化给普通百姓,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不过统治阶层的主流力量一直还是清醒的,他们并没有通过行政手顿去做什么,相反还在阻碍这个进程,不希望太多的人学到知识,以防他们对现状不满。

这些人从纯粹的利益角度出发,不希望太多人掌握知识,否则会不便于他们继续世袭罔替过奢侈的生活。

两股力量此消彼长,一直都在斗争,前者始终斗不过后者,一直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这一局面才被彻底打破。

刘备不想等那么久了。

活字印刷术也好,造纸术也好,他这里都是有办法的,捣鼓捣鼓,三五年之内也能形成产业链,把推广学术下移的技术难题完成。

但是至关重要的政治体制上的问题,就需要另外层面的力量来突破了。

他从来不在意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能不能千年万年。

比起维持这种腐朽的世袭罔替的家传“生意”,他更想掀桌子,把这一切都给砸得粉碎,重塑文化传承。

四世三公的家族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完蛋,世袭罔替越多,倒霉的人也就越多,所以,让这群家伙该消失的消失,换一批人上来,这样才会比较好。

虽然这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不过无妨,指望一劳永逸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劳永逸的想法都是会破灭的,指望一次改革能尽全功的也都是在做梦,唯有不断的变革,不断地折腾,这个世界才有希望。

从这个角度来说,东汉建立的初衷就是错的,为了恢复就有的统治秩序而修修补补,从建国的思路上就注定要走到分崩离析的地步。

所以刘备虽然姓刘,却打算来个翻天覆地的操作,把这片天地积攒了数百年的污浊好好的清洗一下。

为了这个目标,凉州州学便是所有这一切的起始点。

对于刘备来说,凉州州学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其他人来说,凉州州学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虽然每个进入这个州学的人都能成为刘备的门生,但是众所周知,门生是放养,弟子才是正儿八经的和老师有深度绑定的存在。

如果想要真正的出人头地,只混一个门生可不行。

第三百四十七章 刘备的身上闪烁着先贤的光芒

刘备此前给过不少人以弟子的许诺。

比如关羽和张飞,比如简雍和季建,比如甄俨,比如曹氏和夏侯氏,比如韩浩等六个家族的成员,还有来到凉州以后的盖氏、阎氏、贾氏。

他们本人的直系后代或者家族中最优秀的子弟得到了刘备的许诺,在刘备得到左氏春秋真正的传承之后,将正式成为刘备的弟子。

刘备从来不食言,他以讲信誉立身,所以这次开办凉州州学之前,他就宣布要兑现自己的诺言。

所有得到自己承诺的人,都可以把他们选中的人选送到凉州州学,刘备会先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