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407 字 6个月前

高翔正欲令士卒放箭,突然前后方金鼓齐鸣,喊杀声震天,正是魏将徐质、戴陵引领的1万兵马杀到!

第55章 借刀杀「牛」……

高翔面对突然出现的1万魏兵并不畏惧,更没有半点慌张,对大将军的谋划钦佩不已。

“高翔!你已中我家都督之计!还不早降!”

徐质大喝道,指了指高翔的身后,一队魏军正在杀来,高翔的五千兵马已被夹在中间。

“哈哈哈!几位将军,你们高兴得太早了!”高翔大笑道。

徐质和戴陵一脸的懵逼,稍稍愣了愣,突见5里外黄沙漫天,吴班、吴懿、邓芝和罗宪各领3000兵马杀来。

“方圆阵迎敌!”高翔大声喝道。

被夹在中间的高翔部队有条不紊地变化阵列,盾兵熟练地移至外侧排好防御阵形,长枪兵紧贴其间,弩兵和弓箭兵位于后排。

“给我杀!拼死也要擒下蜀将高翔!”

牛金大喝道,引兵冲击高翔的阵列,徐质和戴陵则率部分别杀向两侧的邓芝和罗宪,希望能杀出一条逃生的通道。

牛金仅剩的几百名魏军刚刚接近高翔的阵列,前方的盾兵突然整齐地移动木盾露出空隙,二百个弩兵和数百弓箭手嗖嗖地射出几千支箭矢,牛金的部队几乎全部阵亡。

牛金见势不妙,挥剑斩断身上的几支箭矢,飞身抢过一匹战马疯狂追赶,终于赶上徐质带领的魏兵队伍,从邓芝和吴懿两支部队中间的空隙退走。

这里的地形特别开阔,完全不像夷水通道那般狭窄,如果没有十倍于对方的兵马,几乎没有围死对方的可能。

徐质和戴陵哪想到自己差点被蜀军围困,两人冲出包围后都不恋战,引兵匆忙往东退走,蜀兵在后面紧追不舍,却故意保持一定的距离,只以弓箭和连弩做为攻击手段,直到将魏军赶入编县城中。

司马懿仔细研究过姜维与吴国对阵的每场战斗,他知道姜维的谋略与诸葛亮不相上下,他早就料到牛金截断蜀军的粮道不会成功,也料到牛金会中姜维的埋伏。

由于魏兵的数量占绝对的优势,司马懿并不打算与姜维斗智,只想用「以一换一」的方式削弱姜维的部队,这才故意让牛金钻入姜维的圈套,再派出徐质和戴陵前往接应。

司马懿担心派出骑兵会遇上那种绊马钉,所以三支魏军都是步兵。

可是,他没料到的是蜀军的部队都装备了数量不同的连弩,可以说司马懿的这一阵,有一半是败在装备上。

牛金作战勇猛,是魏国后期难得一见的勇将,深得司马懿的器重,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

其实,对于自己麾下的猛将牛金,司马懿的心头始终有个迈不过去的「坎」。

公元223年的「柳谷口异象」很多人已经淡忘,但那个预言司马懿却记得很清楚!

所以,司马懿对名字中带有「牛」字的牛金特别忌讳,担心牛金将来会对自己的子孙不利。

现在的司马懿既是托孤重臣又身居要职,更有军权在手,他暗中已经在筹划自己的大计,胸中渐露的野心被隐藏得极深,对牛金的忌讳也逐渐加深。

对司马懿来说,牛金甘愿成为一个诱饵,司马懿自然求之不得,他既想借蜀兵之手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牛金,又想借此重创姜维,这才派出徐质和戴陵前去。

在旁人和牛金看来,徐质和戴陵是去接应牛金,但二人收到的司马懿的密计却让人匪夷所思:待其万分危险,命悬一线时才领兵去救。

徐质和戴陵的部队一直埋伏在距离荆山脚下3里之外,牛金的5千兵马在半山腰被蜀军截杀时,二将看得清清楚楚。

他们不知道司马懿想除掉牛金的真实想法,但还是严格执行,所以一直按兵不动,直到牛金退往此处才被动地接应他。

此时,在徐质和戴陵看来,都督司马懿确实料敌如神:因为蜀兵布下了一张大网,如果自己早早地去山下接应牛金,这1万魏兵不会如此容易就逃脱。

编县本来只有蒋济的3000兵马驻守,粮草能维持半月,奈何徐质和戴陵的1万兵马进城后,城中的粮草最多只能支持3日。

城外,蜀军已在东、北、西三面扎上营寨,由于编县的1.3万魏军都是步兵,他们惧怕蜀军的连弩,都不敢强攻蜀军的营寨,魏军派出的信使又被蜀军截杀,所以得不到司马懿的指令,一时半会儿只能依托城池坚守。

刘闪得知姜维已经在南郡与魏国作战,获息司马懿麾下的主要的统兵之将后,曾给姜维发出一封密信。

在信中,刘闪大致提了司马懿担心的那个预言,希望姜维以保留实力为主,看淡胜败,尽量招降牛金。

刘闪还在信中特别提出,如果有机会,希望姜维能除掉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

此时的司马师26岁,司马昭23岁,二人并未在朝中任职,只是做为家将跟随司马懿东征西战,名声不显。

牛金的大名姜维早有耳闻,他对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