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535 字 6个月前

同日,关索的2万兵马也拔寨北上,蜀国6万大军在宜城外三面扎寨,唯独留空北门。

廖化和张嶷仍旧驻兵荆山脚下,时刻威胁着南漳。姜维和司马懿的大军都屯于襄阳周边,双方的意图都很明显,那就是襄阳。

上次的襄阳之战历时七个多月,以蜀军惨败、吴国得利而告终。

这一次魏国投入15万兵马,司马懿纵然战败也无伤大雅,但蜀国投入了全国80%左右的兵力,可以说是蜀国的「国运之战」。

自双方交阵以来,刘闪密切关注着南郡的一切,每隔2个时辰就会有信使将战局的发展回报成都。刘闪不懂行军布阵,他只能给予姜维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张翼卫戍成都的1万兵马被当成了运输队,刘闪还临时有偿招募了2万多名青壮年民夫,不分昼夜地将浓缩后的药品、弩箭弓矢、马鞍马镫等物品送至临沮。

新成立的「科技局」位于成都城中一个富户的大宅内。有了足够的资金和刘闪的支持,黄月英已经招募了一百多名助手,他们正按刘闪的建议,将黄月英带来的床弩加以优化,使之更适合快速地批量生产。

刘闪需要的不同曲面的玻璃黄月英已经备好,看似几块简单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却由二十多名巧手工匠足足打磨了十几天才完成。

黄月英确实像是穿越者,她不仅完全理解了单个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线折射原理,而且发现不同的透镜组合使用后的特殊功能,她已经猜到刘闪想要做什么东西,将一块竹筒交给刘禅。

这根竹筒大约半尺长,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已经是一个单筒的望远镜。

刘闪试了一下,倍率大约4倍左右,其成像有些扭曲和模糊,但基本能看楚远处的物体。

能有这样的效果刘闪也满意了,毕竟烧制的过程中杂质较多,而且是手工打磨,镜片的曲率不标准,能在几十块玻璃中选出2个组成望远镜,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诸葛瞻正拿着一块废掉的凸透镜玩得不亦乐乎,用它聚集太阳光灼烧地上的蚂蚁,黄月英已在命人继续烧制更多的玻璃并将其打磨出来。

上次离开时,刘闪让黄月英找几块磁力强一些的磁石,她自然不敢遗忘。

刘闪用磁石将一块细长的铁钉磁化后固定在木块上,然后将木块打上小孔并放入盛有水的木盒中,再用一根从织坊取来的铁针穿过小孔,将木块固在在木盒中内,一个比「司南」更加小巧的指南针又诞生了。

这个时代的工艺落后,对金属部件的细微加工能力不足,刘闪利用水的浮力减少两块金属之间的摩擦,唯有这样才能让指南针更加准确和灵敏。

试验的结果跟刘闪猜测的一样,他对这个指南针的效果非常满意。

刘闪知道野外行军作战时准确地识别方向十分重要,他从没见到姜维和魏延使用司南,也不知道他们如何准确地识别方向,只希望这些奇巧物品对他们有所帮助。

今日完成了两件小发明,刘闪十分兴奋,立刻让人将这个望远镜和指南针送到姜维的手上,并修书详细地讲解了使用之法。

自从姜维带兵到永安之后,他从来都是往成都发回捷报,从未提过任何要求,不论是兵员补充还是粮草军械。

因为刘闪就是他强大的后盾,前线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只要刘闪能想到,他都会提前备好并及时派人给他送去。

黄月英告诉刘闪,投掷土炸弹的小型投石车已经改装好,如果将其拆开,只需4个普通士卒就能搬运,并且重新组装也不会耗时太久。

据黄月英介绍,这种小型的土炸弹专用投石车,其投掷距离可达800多米,如果投手经过训练,落点误差可控制在100米以内。

刘闪对投掷距离十分满意,只是觉得落点误差太大,考虑到现有的技术无法进一步缩小误差,只得作罢。

寻思着只能依靠数量优势大范围地杀伤成片的敌军,或用于攻城前的威摄。

刘闪来了兴致,命人将其拆散后去野外试验一番。

岂料刚走到门口,却见一名衣衫褴褛、满身伤痕妇人跪在门外,刘闪询问之后得知,此妇人来此的目的是「告御状」。

第62章 顺水推舟

刘闪询问后得知,此妇人姓胡,她要上告的正是自己的夫君刘琰。

刘琰,字威硕,豫州鲁国人,他年少时就追随在刘备的左右,刘备攻占益州后受封固陵郡太守。

刘禅继位后,刘琰又受封都乡侯,官位排位仅次于托孤重臣李严,不久后又升任后将军兼卫尉、中军师,后来又升任车骑将军。

公元231年(建兴9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时,因粮草不继退回蜀中。

经查,负责粮草运输的李严为逃脱罪责弄虚作假,有逃脱责任之嫌,刘琰就与诸葛亮共同上书刘禅请求罢黜李严。

其实不仅仅如此,刘琰弹劾诸臣的公文数量列第一,可见其地位之高。

向宠告诉刘闪,刘琰官居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