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376 字 6个月前

得知这一消息后,司马懿一阵狂喜,急令兵卒四更造饭,五更出发,兵进荆山。

陈泰、文钦、王雄以及司马昭和司马师大为不解,他们纷纷提出质疑,怀疑这可能是蜀军在荆山设伏,引诱魏军前往。

司马懿却笑而不答,始终坚持己见,令探马时刻监控荆山的任何风吹草动。

清晨,司马懿留下陈泰和3000骑兵断后,率2.7万大军拔寨起行,一路大展旌旗,浩浩荡荡延绵十几里。

待大军远去后,断后的陈泰才领军缓缓跟上,蜀军并未前来骚扰。

与此同时,宜城外的魏军按司马懿的指令开始佯攻,城上的蜀军只发了一通箭雨就退去,张嶷跟前几日一样,领兵3000一直追到魏军寨前,辱骂挑衅一番后退回城中。

正午时分,宜城城门大开,廖化、张嶷各引一军来到寨前摆开阵势,费曜不相信蜀军会攻寨,但还是有些不淡定了:按司马懿的计划,今日午时再佯攻一次,等到申时就撤往荆山,哪知蜀军守在寨外不走了!

费曜和王昶正在商议对策时,姜维、牛金也领军前来,四支蜀军将营寨团团围住。

这还不是费曜最担心的,因为蜀军也就3万人马,若他们想强攻本寨必会伤亡惨重。

二人决定坚守营寨,待蜀军攻之不克,疲惫退去时再向荆山方向突围。

寨外3里,黄沙漫天,一队蜀兵簇拥着20架攻城井栏缓缓而来,这正是赵广率领的1万蜀军,费曜见之脸色大变!

蜀军金鼓齐鸣,盾牌兵整齐划一地靠近,眼看就要接近围栏,突然寨门大开,魏军一窝蜂地弃寨突围。

蜀军的鼓点突变,兵卒猛攻东、南、北三面,西面的蜀兵则往两旁散开。

眼见有条逃生的通道,魏军毫不犹豫地往西逃去,蜀军在身后穷追猛打,追出十几里仍然没有退回的迹象。

魏军正在精疲力尽之时,南边突然出现一队骑兵,费曜见之大喜。

然而,他脸上的笑容还未退去,猛然发现情况不对:蜀军竟然有骑兵?情报不是说蜀军只有1千骑兵,并且全部在汉中吗?

眼看蜀兵至少有2千骑,几名将领再也顾不上自己部卒的性命,骑着快马绝尘而去。

魏军本来就在疯狂地逃命,延绵十余里,毫无阵形可言,面对这支骑兵没有半点的抵抗力。

骑兵冲杀一阵,很快就斩杀了一千多名魏兵,将其分割成两段后迅速迂回至西面,魏军自然得折回,犹如无头苍蝇一般乱窜,放下兵器乞降者不计其数。

这是赵统第一次率领蜀国的骑兵征战沙场,第一战就旗开得胜,笑得合不拢嘴,休息一阵后兴高采烈地往宜城方向狂奔而去。

经过简单地休整,姜维、牛金率2万兵卒往西而去,廖化、张嶷和赵广则留下收编降卒。

司马懿将近7万大军屯于荆山之南,大小营寨扎了几百座,延绵二十多里。

如果站在高高的荆山顶上,这壮丽的画面必会让铁骨铮铮的男儿热血沸腾。

为将帅者,领兵征战于沙场,铲除敌寇,开疆拓土,上报圣恩下安百姓,纵然马革裹尸而还,也是无上的荣耀,不必在意史书如何记载,更不必在意是流芳百世还是被后人唾弃,甚至遗臭万年!看着东面溃败而来的魏军,司马懿怅然回到营帐内。

损失2万兵马的费曜和王昶等人逃回寨中,司马懿仍未多加责备,对不远处的4万蜀军也毫不在意。

在司马懿看来,蜀军是外强中干,他们的粮草确实在荆山,不过已经耗尽。

在这个时代,人吃粮食,马食草料,所以被称为「粮草」。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一支军队的根本,断粮就意味着失败。

马吃的是青草、干草和豆饼,这些无需蒸煮;

人则完全不同,吃的则是大米、麦粉、小米、肉类和豆类,这些东西都要经过煮熟才能食用,否则定会拉肚子,轻则浑身无力影响战斗力,重则脱水而亡。

通过哨探的观察,荆山上已经5日不见炊烟,夜里也无火光出现,司马懿才相信张绍和傅佥的2万蜀军已经溃散。

就算蜀军仍在荆山,他们已经连续5日不食熟食,别说是2万,纵然有10万蜀军又有何惧?

魏军的粮草只能再维持1日,司马懿决定让朱灵和郭淮所部为先锋,四更造饭,五更出发;

其余各营寨五更造饭,待兵卒半饱之后随时待命。

天亮时分,提前探路的小股部队仍未返回,探马也未回报荆山的最新消息,郭淮和朱灵还是决定准时上山。

二将商议后决定由郭淮率2千兵马先行,朱灵率3千兵马紧随其后,确认没有蜀军埋伏后再回报司马懿。

然而,郭淮和朱灵并不知道,自己的战术再精妙也难逃败局,因为司马懿自己选择了一条死路。

第71章 请君入瓮

郭淮领着兵卒轻装上山,这一路走来,他们发现了好几名魏国哨探和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