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474 字 6个月前

姜维的3.5万蜀军被11万魏军重重围困在五丈原,趁着岐山的魏军大本营空虚之际,千阳城内,沉寂已久的1万蜀军弃城而出,直奔城南的魏军营寨。

寨内本有陈佐、陈坦的2万魏兵驻守,他们的目的就是阻挡千阳城的蜀军支援陈仓或远在五丈原的姜维。

司马懿的部署本是万无一失,这2万魏军别说是据寨而守,就算是正面交锋也能拒止千阳城的1万蜀兵,但司马懿没有想到,千阳城中的1万蜀兵全是骑兵!

在2千弓骑兵的掩护下,2千枪骑兵迅速冲破四周的寨栏杀入。

这些骑兵全都装备了马鞍、马镫和马蹄铁,马背上的弓箭手和弩手箭无虚发,马背上的马枪兵枪枪夺命。

在这4千骑兵强大的冲击力和威压之下,2万魏军步卒哪里还敢抵抗,纷纷往陈仓方向逃去。

由于这时的魏军太过密集,赵广和越统也不追赶,迅速收集营中的粮草箭矢或甲胄后原地并休息。

大约一刻钟之后,待溃逃的魏兵在原野上适当散开一些后,赵广率2千枪骑兵和2千弓骑兵横冲直撞,一会儿冲至前方拦截,一会儿在两翼包抄,本就溃不成军的魏兵被冲得七零八落。

赵统则率领2千枪骑兵和2千弓骑兵在背后掩杀,一个多时辰后,这批魏兵几乎全被蜀军斩杀。

对于骑着快马往陈仓方向逃去的陈佐和陈坦,蜀军虽有快马却不追赶。

傍晚时分,赵广和赵统率1万骑兵赶到陈仓时,在陈仓以东阻截的5千魏军得到陈坦和陈佐带来的消息,早就吓得落荒而逃。

陈仓城确定坚固!魏军连续攻城十几日,死伤两千多人,而城中的蜀军才死伤了百来人!

由于阻截的魏军已经退去,守将吴班只留下九百人坚守陈仓,然后领着4千步卒连夜赶往五丈原方向,并在姜维事先指定的地点埋伏。

赵广和赵统将收集的粮草甲胄放到城中,补充了大量的箭矢和戈矛等兵器,三更时分就趁着月光往五丈原方向开进。

陈佐和陈坦逃回五丈原,蜀军2个时辰就斩敌2万的消息让魏军众将大为惊恐,消息很快就传遍军中,引得全军一片哗然。

司马懿料定这支蜀军将会前来救援,自然不肯放过击败姜维的大好机会,同时为了稳定军心,他将全部的1.5万骑兵于集结于北原,希望能阻截这支蜀国骑兵。

提起北原,就不得不提诸葛亮,以及他的最后一次北伐。

诸葛亮54岁而终,他的一生可分为两个27年。前一个27年是在他的家乡和隆中渡过,后一个27年他追随先皇刘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辅佐刘备艰难创业,忠诚于后主刘禅,终于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拼尽了最后的力气。

以前魏延提过从褒斜道沿栈道出击关中的计划(不是子午谷奇谋),由于太过冒险而被诸葛亮否决,然而第6次北伐,诸葛亮却走了这条道,足见其内心的焦虑。

后世的史学家都认为,诸葛亮出褒斜道后死守五丈原,这是犯了战略上的失误,若是攻取北原后一路东进,历史或许会改写。

也有史学家认为,诸葛亮此次出蜀,如果占领北原后一路往西,然后占领西部诸县与陇西连成一片,即便不能拿下长安,也将蜀国的「国境线」推进到了关中一线,这也是一种巨大的胜利,也是比较稳妥的方案。

然而,由于蜀国的国力太弱,这次北伐的10万兵马已经是蜀国的全部家底,可以说是倾尽国力的最后一战。

或许诸葛亮出于「未思胜先虑败」的考虑,选择了更加保守的方案,纵然自己病逝于五丈原,仍然让蜀军全身而退,为蜀国保住了最为宝贵的10万北伐大军!

也有人说诸葛亮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采用最为保守的方案,实际上是在等待,等待自己生命的终结,等待追随先皇而去的那一刻。

或许只有姜维才知道,诸葛亮确实在等待,但他等待的不是死亡,而是等待一个奇迹,能让大汉复兴的奇迹。

诸葛亮至死也没有等到的奇迹,姜维却等到了!这就是蜀国皇上的觉醒!

不论如何,五丈原之殇,既是诸葛亮之殇,也是蜀国之殇。

或许,今日的五丈原,将成为蜀国历史的转折点!

若是丞相在天有灵,一定能看到这姗姗来迟的奇迹!

就让大汉的崛起,从五丈原开始!

第86章 五丈原大捷

北原,位于渭水之北,渭水之南则是五丈原。

北原与五丈原虽然都带个「原」,但北原与五丈原的地形截然不同,这是与「八百里秦川」一样的辽阔平川,往东分别是郿县、武功、小槐里、槐里,如果再往东,就是长安!

在司马懿与蜀国的多场大战中,不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他们向来都是避实就虚。

如今,蜀国的骑兵被迫来援,司马懿绝不会放过与之决战的机会。

姜维和关索等人仍在打麻将的时候,朱灵、陈泰和夏侯霸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