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527 字 6个月前

魏皇曹叡提出这些条件时,廖化和张嶷都捏了一把汗,生怕姜维叛蜀归魏,直到姜维漫天要价时,二将才舒了一口气。

其实,不仅仅是曹叡不明白,甚至蜀国朝中的文武都不明白,姜维之所以对蜀国死心塌地,除去诸葛亮的赏识和刘闪的知遇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魏、蜀、吴三国之中,唯有蜀国才有「大汉万年」的远大报复!

以姜维之才,曹叡或孙权都会信任并以重任相托,唯有刘闪对他的信任超越了普通的君臣、朋友或是兄弟,唯有刘闪是以「大汉复兴」的重任相托!

姜维不在意自己是大将军还是卫将军,或是小小的偏将军,也不在意自己的妻女住在茅屋、皇宫还是将军府。

唯愿此生侍奉一名有报复的君王,尽自己毕生之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若能如此,为将者,此生足矣!

不论是曹叡还是孙权,包括刘闪,又有谁真正地懂得姜维之心?

曹叡见劝降姜维无望,只得无奈地退去。若姜维真被自己的骠骑大将军司马懿所杀,曹叡定会痛心疾首。

次日,司马懿又派出部分兵卒,手持木盾来到寨前辱骂挑衅,姜维仍旧充耳不闻。

兵卒回报司马懿,姜维正在帐外的桌边跟廖化、张嶷研究兵法。

司马懿听闻此事,饶有兴趣地在盾牌兵的掩护下来到蜀军寨外,他仔仔细细地观察了许久,仍旧一头雾水。

仅从姜维和廖化、张嶷的表情来看,三人确实在研究奇怪的东西,但司马懿能确定,那并不是奇门阵法。

司马懿仔细地回味着,似乎听到他们隐约在说「三万」,「七万」以及「碰」等言语,心头猛然一紧,急忙派出探马,要求他们密切注意黄河以北的凉州方向的动静。

做完这些,司马懿仍然不放心,他再次缩小了包围圈!

现在的五丈原外围,14万魏军的营帐密密麻麻地交错在一起,根本分不出各营、各部的清晰建制。

如此密集的魏军包围五丈原,司马懿相信,就算姜维真的长了翅膀,他也飞不出自己的包围圈。

第95章 再困五丈原

榆中,黄河北岸。

蜀军的步卒扎好了一千多个木筏,加上拖至北岸的500多条木船,凉州的蜀军已经具备了渡河返回的能力,这一切都被魏军的探马如实报给司马懿。

由于北岸的木船和木筏交错摆放,其中深有玄机,这其实是与姜维事先做好的约定。

蜀军探马将交错的顺序画成图本,只要姜维看到图本,他就能知道凉州还剩余的蜀军数量。

这一招传递消息的方式当然是刘闪教的:以木船表示为「1」,以木筏表示为「0」,8个一组构成了超越这个时代的「二进制」密文,魏军探子自然不知道其中的玄机。

司马懿得知凉州的蜀军并未被胡人消灭,眼看他们准备渡河,加之姜维并不打算从五丈原撤离,于是将徐质和戴陵的2万骑兵调至榆中县。

由于五丈原和陈仓被魏军重重围困,蜀军的探马没法将图本送给陈仓城的吴班,更没法送给五丈原的姜维。

凉州的蜀军已经将兵马数量告诉了雍州方面,可惜姜维并未收到消息。

魏延等了好几天,仍然没等到南岸「可以渡河」的信号,却等来了2万魏国骑兵!

北岸的蜀军将领得知魏军到来,意识到雍州的蜀军战局肯定不利,在没有得到姜维指令的情况下,几名将领都觉得应该强渡黄河,尽快赶回雍州支援。

因为战马的运送较慢,没法一次性地大批量送过河,魏延决定先派一批步卒过河,用绊马钉和弓弩全力阻挡魏军,待清理出一片缓冲地带后再运送骑兵渡过。

首批乘座木筏和木船过河的是3千步卒,徐质和戴陵并没有放任蜀兵上岸,再用骑兵冲击的打法,而是放弃了自己的速度和机动优势,采用「半渡而击」的方式,将骑兵转为步兵,全都集中在岸边,以长枪和弓箭阻止蜀兵登岸。

魏军的攻击实在太强,密集的箭雨如同雨点一般飞向蜀军的船队,首批3千步卒还未靠到岸边就损了一半兵马,魏延见势不妙,赶紧挂出退兵的旗语信号。

半夜时分,魏延亲领3千步卒试图偷渡黄河,魏军的哨探发现蜀军之后,对岸的魏军万箭齐发,蜀军伤亡一千多人还是没能靠到对岸,只得再次退回。

这两次进攻,蜀军伤亡将近三千人却没取得半点战果,魏延不想再让兵卒做无谓的牺牲,终于咬咬牙,让兵卒架好投掷车。

由于这个时代的工业基础实在太差,军械局历经多次的失败,历时半年才做出200枚土炸弹,刘闪将其交给魏延时,一再让魏延「省着点用」。

其实,就算刘闪不说魏延也知道这东西的宝贵。这种宝贝对魏延来说,200枚就相当于100座城池,因为他只用2枚就敲开了坚固的陈仓城门。

魏延实在不想浪费任何一枚,他按刘闪教的方法,小心地调整每一架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