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608 字 6个月前

“我国的少女,现在确实是普通百姓,但她们将是大汉的百姓!她们应该穿我汉家的衣裳,嫁我汉家的儿郎!生我大汉的子民,养我大汉的壮士!岂能送给匈奴人去蹂躏?”

“我国的粮食,现在确实有许多盈余,但没有一粒是多余的!这是我们的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这是我们的将士浴血奋战,用性命换来的!匈奴人休想拿走一粒!”

刘闪喝了一大碗酒后继续说道:“先汉时期,匈奴兵强马壮,那时的汉廷与其通婚、送去美女、送去财粮,皆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的匈奴不再有当年的辉煌,他们只能表面上臣服于魏国苟延喘残。然,魏国亦被我军将士打得落花流水,蜀国若与匈奴结盟,这是自降身价!自取其辱!”

“咱们蜀国上下的君臣、百姓,都将「大汉复兴」视为最终目标,但大汉的复兴不仅仅局限于开疆拓土,而是要让蜀国的百姓、将来大汉的百姓受到胡人的尊重!

让胡人不敢随意地杀戮和欺凌!大汉有大汉的天威!胡人要么死!要么臣服!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刘闪一口气说了很多话,殿上众臣皆默不作声,无不被刘闪的话所震撼,脸上无不豪情万丈,无不为自己是蜀军的将领而骄傲和自豪。

“陛下,匈奴的使臣被我羞辱,估计他们很快就会南下,魏军也可能卷土复来,应当早做部署才是!”魏延说道。

“魏将军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我军应当立刻撤离潼关和散关。同时,还要破坏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内的三条栈道,集大军固守大散关避其锋芒;若要防止匈奴和魏军威胁我羌郡,这……还需从长计议!”

“大将军以为如何?”刘闪问道。

众将的目光全都落在姜维身上。

第101章 羌人南迁

其实,在匈奴使臣刚刚进殿的时候,姜维获悉匈奴有意结盟,已经对「保护羌郡」和「保护羌人」定下了上、中、下三计。

然而,刘闪打爆萨吉的头,又羞辱匈奴使臣,姜维的「上策」已经没法实现。

姜维的「中策」是一劳永逸的办法,这就是「羌人南迁」:由蜀国派出足够的兵马保护,鼓励羌人经凉州、雍州进入汉中,再由羌人自由选择蜀中各郡县做为自己的新家园。

这样一来,羌郡就成了「不毛之地」,不论是魏国还是匈奴,都不会看上那块地方,待蜀国复兴大汉之后,再移民至羌郡做长久的开发。

姜维的「下策」则是在汉中部署5万以上的大军,并以骑兵为主。

在复兴大汉之前,在羌人恢复战斗力之前,持续地袭扰魏国的雍、凉二州,也要主动地袭扰匈奴和鲜卑,使之不敢轻易地觊觎羌郡。

在刘闪生活的一千多年以后,羌族同胞并不是聚居在现在的羌郡,而是分散杂居在川、渝、贵、滇等地;

在刘闪了解的历史中,姜维后期的几次北伐,都有「羌人南迁」的事情发生,并且许多场战斗都是保护羌人而引发。

在这个时代,「人」确实是重要的战争资源,曹操的「胡人内迁」,以及诸葛亮北伐时,也曾将天水、武都、阴平等郡的百姓迁往汉中,这些都是在屯积重要的战略资源。

考虑到姜维的「下策」将会旷日持久地消耗蜀国的兵员和战力,并且蜀国许多郡县地广人稀,刘闪和众将一致认为姜维的「中策」要好一些。

现在的羌郡刚刚收割完小麦,魏军新败北还,正是羌人南迁的大好时机。

有鉴于此,蜀军还需要在雍、凉二州停留很长的时间,为了给吴国吃颗定心丸,刘闪写了封密信送给成都的蒋琬,让他协助宗预出使吴国,送去丝帛财物后向孙权讲明情况。

蜀国先前制定的战略已经基本完成,由于羌人南迁会耗时很久,刘闪让姜维继续统领雍、凉二州的蜀国大军,然后带着两个妃嫔和两个孩子回到成都。

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刘闪遇到2次叛乱,每一次都有忠臣良将及时相救,他不敢再赌第3次也有人来救。

尽管雍、凉二州兵力不足,他还是让张翼领了5千人卫戍成都。

这次刘闪回成都时,一路上见到的百姓比几个月前「富裕」了很多,他们身上的衣料不再是单调的粗布麻衣,偶尔也能见到几个身着丝织汉服的年青少女,她们总会引来左邻右舍羡慕的目光。

回到成都后,朝中大小事务都被处理得井井有条,唯有孟光和费祎的奏表,由于影响面太大,或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蒋琬和众臣不敢自己裁定,需要由刘闪亲自批复。

泯江边的砖窑产量着实不小,但放眼整个蜀国就微不足道了,这半年来生产的青砖只够500来户百姓建房所用,小麦收割后,最先换了钱的百姓早就将青砖哄抢一空,离砖窑较远的百姓根本就买不到,而且运输也不方便。

现在的试点已经成功,看得出青砖的需求量极大,需要在各郡县兴建大量的砖窑。

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孟光建议,将砖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