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414 字 6个月前

第104章 步兵战强骑

没错,正是蜀国的「大汉铁骑」到了!

但是,这支4万人的「大汉铁骑」现在只到了2万人!

赵广和夏侯霸也在疑惑,这是与鲜卑和魏国联合骑兵的决战,为何只来了2万余人?

开战在即,容不得多想!

枪骑居中,弓骑掠向敌阵两翼,3万「大汉铁骑」满怀复兴大汉的宏伟目标,毫不畏惧地向敌军本阵发起冲锋。

现在,让时间暂时停止,视角回到几天以前的雍州。

蜀军向潼关和武关增兵之后,撤回关中的曹叡整日惶恐不安,甚至有了迁都许昌的打算,在陈群、董昭、辛毗等朝臣的多番劝说下终于作罢。

鉴于吴国的主力已经撤离襄阳,曹叡将满宠的大军调至弘农西部,重点防守函谷关一线;

在多名朝臣联合作保的情况下,曹叡再令司马懿领兵15万去退蜀兵,同时向各郡县发出征兵令,紧急募兵20万。

众将都认为应该将大军置于潼关和武关以东,这样即可防止蜀军东进,又可与满宠的大军互为应援,司马懿也觉得这样最为稳妥。

邓艾却认为蜀军必定不会东进,姜维向潼关和武关增兵只是假象,他提出「声东击西」之计。

邓艾建议,引2万骑兵长途奔袭直捣羌地,再联合鲜卑骑兵收复凉州,同时建议步卒从水济、蒲坂方往向西,将大军屯于潼关西北的临晋城,再引一支骑兵时刻袭扰蜀军的粮道。如此一来,姜维不到一月必然退走。

由于邓艾以人头做保并一再请命,司马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部分采纳了邓艾之计。

司马懿仍旧将大军屯于潼关和武关以东,然后给了邓艾3万步卒,同时拨陈泰、文钦、徐质、戴陵和田豫相助,令他兵进临晋。

与此同时,司马懿遣郭淮和王雄领兵2万,经匈奴人的地盘一路往西,并故意让蜀国的哨探发现。

除此之外,司马懿派蒋济鼓动刘豹和去卑找寻蜀军「雪耻」。

就算蒋济不来,刘豹的去卑也会主动出兵!

匈奴人得知郭淮和鲜卑人已经开始行动,于是立刻召集兵马南下,杀气腾腾地奔向渭水一线,找寻蜀军雪耻的同时,也在威胁并切断蜀军的粮道。

趁着匈奴人控制了渭水一线,邓艾令陈泰引兵5千屯于武关以西的商县,令文钦领兵5千屯于潼关以西的郑县。

陈泰和文钦对邓艾多有不服,但还是看在大都督的面子上,极不情愿地领兵前往。

自从刘闪侮辱匈奴使臣后,姜维的重心始终是提防匈奴的复仇和羌人南迁。

邓芝和赵广他们出发的次日,姜维为防止匈奴骑兵切断渡河的要道,已经提前令3万步卒携带8千多辆粮车前往榆中县,次日又令全部的4万骑兵前往榆中扎寨。

姜维继续向潼关和武关增兵,做出大举东进的架势,希望将魏军主力吸引到两关的东面去防守,确保羌人南迁时,十几万百姓在雍州地界的安全。

现在魏军大胆地屯兵于商县和邓县,威胁着潼关和武关的粮道和退兵路线,匈奴人也没有前往自己最担心的榆中,再加上郭淮的2万骑兵西进,这确实打乱了姜维的部署。

当初王平洗劫魏国的蓝田大营时,获得大批军资粮饷,这些都送到了潼关和武关,姜维暂时不担心这两处的粮草不足,他令张绍、傅佥二将领兵1万屯于「子口」,确保潼关和武关的2万蜀军步卒有路可退。

由于潼关、武关、大散关和陈仓易守难攻,「子口」的蜀军步卒营寨坚固,寨外多有绊马钉,寨内的强弓硬弩也让匈奴骑兵十分忌惮,他们找遍雍州也没寻到其他的复仇目标,与是将视线转移到了榆中。

匈奴骑兵自然不敢碰蜀军的铁桶阵,蜀军的骑兵因另有任务,也都躲在寨内不与之交战,匈奴骑就在榆中的东、南方向扎寨安家,从此赖着不走了!

姜维现在的重心是羌人南迁,武关和潼关的兵马只是拖住魏军主力,如果让魏军看出了自己的意图,魏军很可能大军西进威胁南迁的路线,到时魏军和匈奴两路大军汇集,蜀军的兵力根本不足以保证南迁路线的绝对安全。

由于羌郡的羌人南迁进展极为顺利,加之治无戴也率部归降,鲜卑和郭淮的骑兵更是虎视眈眈,获悉凉州敌骑的数量之后,姜维担心陷入黄河两岸两线作战的困境,不得不有所行动。

姜维遣快马将破匈奴之法送至榆中,关索、赵统和牛金等将领无不钦佩这个计谋的精妙。

当日,赵统先率领2万骑兵渡至黄河北岸,匈奴人得到消息后十分无奈,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这2万猎物离开。

次日,关索和罗宪引所有的3万步卒出各自己的营寨,摆出80个铁桶阵缓缓往东部移动,做出弃守榆中回援武关的阵势。

去卑和刘豹见蜀军的步卒往东而去,因惧怕其阵形的威力并未理会。

第3日,蜀军的2万骑兵突然离开营寨往东而去,匈奴人自然不会放过这绝好的机会,急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