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616 字 6个月前

有鉴于此,费祎和孟光、黄月英商议之后,这才提出蜀中百姓免征赋税,全部通过市价收购百姓余粮的「惠民」政策。

在刘闪生活的一千多年以后,国家确实免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负担」,对鼓励百姓种粮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让百姓们真切体会到国家强盛所带来的好处。

孟光先知先觉地发行「大汉万年」新铢钱,官方不再承认魏、吴两国的各式铢钱,唯独蜀国有「收回」百姓手上铢钱的措施,这在根本上杜绝了百姓的余粮流向魏、吴两国。

刘闪觉得,全面免除百姓的农业赋税,除了能鼓励生产、鼓励他国百姓迁入之外,还能让蜀中百姓切身体会到国家强盛带来的好处,更能激发百姓们涌跃参军,主动投身于「复兴大汉」的伟大事业中。

刘闪不顾朝臣的争议和反对,大笔一挥,毫不犹豫地批复了费祎的联名奏表,「免除农业赋税」的政令很快就将下发到蜀中各个郡县。

南边,蜀国借用的交趾郡暂时风平浪静,或许这个郡对吴国来说太过遥远,物资运转艰难,就算能收点赋税也不划算。

因此,吴国宁愿用自己的水师去开发夷州,也不想要交趾郡这个包袱。

吴国的重心仍然在富庶的荆州、扬州和广州,孙权知道交州多个郡县的百姓正在偷偷迁往南部的交趾郡,他除了让各地郡守严加防范之外,可以说是不闻不问。

蜀国的北边战事未定,东边又起战事,各地百姓纷纷到治所要求参军卫国,奈何刘闪担心各地郡守拥兵自重,只要求各地官员登记兵员数量,这些百姓全都无功而返。

这段时间,根据各地反馈的统计资料来看,全国主动到治所登记的兵员数量已达50多万,而且八成以上都集中在南中地区!

秭归城的守将吴懿身受重伤,副将句扶和李韶暂代其职,这两位副将自知资历不足,从不出城应战,不论陆逊玩什么计谋,二将都只是率领城中兵卒有序地守城,陆逊连攻三日,吴军伤了三千多人,仍不能克。

或许刘闪是个闲不住的人,或许整天跟嫔妃们混在一起有些吃不消,或许为了激励蜀中的百姓,或许为了免除姜维的后顾之忧,刘闪将朝中琐事托付给蒋琬,再次做出了「天子守国门」的决定。

刘闪仍旧没有恢复各地郡守的征兵职能,考虑到秭归城易守难攻,刘闪和张翼领着5千卫戍成都的兵马,浩浩荡荡地往永安方向而去。

刘闪除了敬重诸葛亮之外,他还敬重明代时期的多个皇帝!

在出发之前,刘闪给朝中众臣,以及全国的百姓留下几句话:

“我蜀国的君臣和百姓,无不以复兴大汉为己任!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军卒葬沙场,女儿殉江山;死战不降!”

当然,这几句话是刘闪根据古今的名言警句综合而成,从他的口中说出来,再从他几次亲征的实际行动来看,足以鼓舞全国上下所有的将士和百姓。

第110章 曹叡姓「袁」?

攻打潼关的魏军确实已经远去,魏延仍在回味着皇上提供的那些诡异的「事实」。

去年,司马懿在大散关前,他当着两军将士的面,罗列出一堆事实,试图让人质疑刘禅的身份。

当时司马懿说的全是实情,但几件事之间相隔10年有余,年龄稍大的兵将都能看出其中明显的破绽,他的谣言肯定会不攻自破,也不会有人质疑刘禅的身份。

然而,刘闪依葫芦画瓢,根据自己一千多年后了解到的花边史料,再根据许多相互之间有联系的事实,让双方兵将质疑曹叡的身份,确实是无懈可击!

至此,不仅仅是曹叡自己,甚至所有的曹氏宗族和魏国兵将也在质疑曹叡的身份,因为魏延在潼关说的话让人无法反驳:曹叡或许真的不姓「曹」,而是姓「袁」!

魏延在两军阵前的寥寥数语,如果要细述起来,就得回到建安9年的邺城之战,以及后来发生的甄宓之死。

建安9年(公元204年),曹操率军进入洹水,由曹洪攻击邺城,其间过程不作详述。

当年五月水淹邺城,袁尚回兵救邺,七月大败袁尚之援军,袁尚欲投降,曹操不纳,袁尚逃往中山国,之后不久,邺城便归于曹操。

提到邺城,很多人可能没什么印象,也不会关注此战的详细经过或胜负,但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位绝世美女,此女不仅引得曹操和曹丕两父子争相吃醋,她还跟曹植之间上演了一场离奇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此女,正是甄逸之女,袁熙之妻,后来的曹丕之妻,曹叡之母:甄宓!

曹操、曹丕、曹植和甄宓,几人之间是否有三角恋或争风吃醋,其他人并不知道,但在历史上,甄宓被自己的儿子「捷足先登」却是事实,曹操无奈之下,只好让曹丕迎娶了甄宓。

自从甄宓嫁给曹丕后,独得宠爱,擅室数年,接连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东乡公主)。

时间来到(魏)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