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442 字 6个月前

可惜刘闪没有诸葛亮之才,足智多谋的姜维又远在信陵,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刘闪不想冤杀将才,只得想方设法暗中试探。

安置好二人带来的兵马后,刘闪在大散关内的军帐中设下宴席,由魏延、王平、蒋琬等十几名文官武将做陪,亲自为羊、王二将接风。

席间,二将对曹丕篡汉之事表现得极为愤慨,也对司马懿和曹爽的弑君之事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愿意如刘闪说的那样,择一明主,以求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刘闪提出让细作协助他们的家人到蜀中团聚,二人都感激涕零地拜谢,并无半点抗拒。

除此之外,羊祜还表示,他投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求娶夏侯霸之女。

刘闪犹豫再三,并没有问羊祜对姐夫之死的看法,转问二人归汉后的意愿。

此时,羊祜对镇守汉中表现出浓厚的意愿,而王濬却想去交趾郡领兵抗吴,或是做个小小的县令。

考虑到一般的降将都有强烈的立功愿望,羊祜想留在汉中,自然有更多的立功机会,然而王濬却不急于立功。这样一来,刘闪对王濬的疑心就更重了。

不知这两人是隐藏得深还是真心归降,经过刘闪和向宠几日的暗中观察,发现这二人并无异常。

二人除了日常的练兵之外,羊祜几乎都在帐内睡大觉,偶尔到大散关上察看防务,很少与别人交流;

王濬则向魏延或王平请教许多汉中的地形和布防情况,对于领兵之将来说,这些必需熟记于心,他了解这方面有消息也很正常。

“或许自己真的想多了!”刘闪慢慢地放下了戒心。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自己想用对方之才,就不应该像曹孟德那样多疑。

大散关易守难攻,魏延在岐山一线的诸多险要隘口都有设伏,阴平之道也被张翼破坏,如今又添两员大将,就算有20万魏军到来,汉中也可高枕无忧。

刘闪仍旧对汉中的鲜卑、匈奴和氏人的奴隶交易保持默许态度,正准备返回成都时,却收到羊祜和王濬分别送来的密报,二人都称对方是诈降。

在刘闪看过的小说或谍战剧中,为了让某人成功潜入敌人内部,通常会有一个或几个人甘愿成为牺牲品,让自己的同伴获信任。

如果单是羊祜指证王濬,或单是王濬指正羊祜,哪怕有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刘闪都会毫不犹豫地相信指证者,现在二人互相指证,确实让刘闪犯了难。

与向宠商议后,刘闪认为,这二人来降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司马懿知道蜀中缺乏人才,所以这两人都是司马懿派来诈降的「死士」!

他们发现自己起了疑心,所以就按司马懿事先的安排互相指证。

这样一来,至少有一个人可以获取信任,因为司马懿知道自己不会乱杀良将。

第二,这两人都是司马懿派来诈降,但其中一人是真心归降,他自然会指证诈降者。

由于真降者与诈降者的行动不配合,可能被对方发现了异常,所以对方也指认他诈降,试图浑水摸鱼,保全自己。

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刘闪又收到细作的密报:司马昭还没死!他早就被陆逊秘密擒获,一个月前就已经回到司马懿身边,只是极少露面。

刘闪确实有些意外,大将军在中卢小镇大面积地撒网,筛选出1万余名疑似司马昭的人,本以为将其全部斩杀就能万无一失,哪知被熟悉荆州地型的陆逊捡了个便宜。

考虑到司马昭在一个月前就回到司马懿身边,刘闪突然想出一条妙计:分别向羊祜和王濬打探司马昭的消息,必能甄别出谁是诈降者。

向宠仔细地捋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后,对皇上的妙计赞赏不已,此计虽然有很大的漏洞,但还是值得一试。

当日傍晚,向宠分别派出宿卫兵到羊祜和王濬的帐中了解司马昭的消息,很幸运地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羊祜直言不讳,如实说出了司马昭被陆逊所擒和回归魏国的详细经过,而王濬却遮遮掩掩,语焉不详。

当夜,100名宿卫军兵分两路,悄悄逼近羊祜和王濬的营帐,然而羊祜的营中已经空无一人。

“陛下,一定是羊祜发现自己露出了马脚,他已经事先逃离!”向宠遗憾地说道。

刘闪很不希望诈降者是羊祜,但偏偏就是羊祜!

事已至此,刘闪只好放弃幻想:“他应该逃不远!立刻封闭所有的出入口!在抓获羊祜之前,所有关口禁止任何兵卒和百姓出入!”

刘闪下令完毕,几十名信使和宿卫兵立刻奔向各处隘口。

“陛下!罪臣该死!不该有所欺瞒!”王濬伏首请罪,魏延、马岱和王平皆是一脸的懵逼。

“王将军真心来投,实乃大汉之幸,将军不必自责!帐外有宿卫兵保护,将军不必担心,可先回帐歇息!”

“陛下,羊祜逃离,皆是末将禀报延误所致!请准末将领兵前去搜捕!”王濬叩拜请命,刘闪允之。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