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536 字 6个月前

潘濬和孙韶引兵赶到时,关索寨中的军灶仍有余温,也就是说关索退走不足半个时辰,二将急忙领军追赶,终于在2个时辰后追上关索的部队。

由于关索以骑兵断后,潘濬和孙韶空有3万大军却不敢贸然追击,考虑到兵将又累又饿,二将只好下令埋锅造饭。

诸葛谨本以为关索会坚守营寨继续扎木筏,试图渡过沅水到桃源,哪想到他竟不顾自己皇上的安危,领着大军远远地退走!在诸葛谨看来,关索的这种行为这简直就是逆臣!

正是诸葛谨的判断失误,他错过了围歼关索的最好时机。如果他早知道关索是个「逆臣」,他绝不会让朱据和周鲸屯兵沅陵,而是分出一半屯于雪峰山。

即使如此,诸葛谨还是没有放弃,他令朱据和周鲂日夜不停地行军,绕至关索部队的前方加以阻截,同时让潘濬和孙韶紧跟其后,试图找寻时机将其重创。

诸葛谨的这条军令让朱据和周鲂有些为难,因为这一段的雪峰山系呈东北至西南的走向,关索和潘濬都在一前一后地翻越雪峰山,自己如何能绕到关索的前方?

二将商议一番,注意到诸葛谨信中所说的「日夜不停」几个字,似乎明白了大将军的本意:

由于关索翻越雪峰山行军较慢,二将决定沿着沅水一线的平坦地带往西南方向强行军,到达辰溪后再转向东南,这样就可以抢在关索之前到达溆浦,这是能够阻截关索的唯一办法。

沅水下游,桃源县城。

刘闪和孙权仍在隔河对峙,高翔领着2千兵马乘木筏顺水而下回到桃源,众将得知高翔被重兵袭击,并且木筏被毁,立刻就想到关索的部队不仅没法前来汇合,而且处境十分危险。

对于高翔遇袭一事,众将心头都有疑惑:自水淹益阳之后,高翔的2千兵马就潜伏在壶头山下扎木筏接应关索,知道此事者不超过10人,并且这一段的地形十分隐秘,吴军的哨探从来不会到此查探,诸葛谨又怎会知晓?

刘闪看出了众将的疑惑和担心,他一边令兵卒加固城防,同时督促永安方向不停地将粮草和军资送到建始城,鼓励将士们好长期对峙的准备,然后给姜维写信求援。

位于武陵和长沙两郡交界处的雪峰山,并不是广义上的「雪峰山脉」,在当时的地图上,可以简单地认为是资水和沅水的分水岭。

雪峰山海拔并不高,上山和下山都有十几里的缓冲地带,其险要程度完全不能跟蜀中群山相比,对于常居蜀中的蜀军将士来说,这不过是稍大一点的土丘罢了。

关索的前队和主力正在翻越雪峰山,后队的2千骑兵却在200多米的缓坡处停下脚步,潘翥和潘秘率领的3千先头步卒赶紧停下。

潘翥和潘秘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多年,二人都感觉到不同寻常的气息。

“哥哥,情况不大对劲!”潘秘低声说道。

“这是杀气!”潘翥暗叫不好,赶紧令兵卒摆出防御型的方圆阵。

吴军士卒的阵形转换极快,从行军的长蛇阵变为方圆阵几乎是瞬间完成。

在冷兵器时代,特别是三国中、后期的大兵团作战时期,兵卒的杀敌技能和阵形演练是最为重要的训练科目。

相比起来,蜀军骑手的速度更快,3里的距离不过转瞬即至。

先头的30骑冒着箭雨往阵中扔出几十个铁疙瘩,震天动地的爆炸声刚刚响起,就在吴军兵将惊魂未定的时候,缓坡上的1千枪和1千弓骑已经杀到。

吴军的方圆阵被冲得支离破碎,吴军兵卒只得各自为战,在这种情况下,3千步卒根本不是2千骑兵的对手,潘翥和潘秘未作犹豫就拍马逃去。

就在骑手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猎杀目标时,鲍三娘和花鬘发现了逃走的潘翥和潘秘,二人立刻拍马追赶,仅用了一刻钟就将二人生擒。

当他们被押解回来时,仅剩的一千多兵卒早就丢盔弃甲向蜀军投降。

潘濬和孙韶引着大队赶到时,看着满地的吴军尸体和丢弃的军械,二将皆有恐惧之感。

由于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是生是死,潘濬令1万步卒加快行程,迅速翻越雪峰山,希望能找到两个儿子的踪迹。孙韶则担心分兵后会更加不利,于是率队紧跟其后。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强行军,潘濬终于在一座缓坡前寻到了一千多吴兵的踪迹,只是这画风有点不正常,对吴军兵卒来说简直就是羞辱!

这些兵卒本来已放下兵器投降,蜀军并未杀害,但似乎也没有接收。

这些兵卒被带到这座缓坡下,他们全身的衣物被扒得一件不剩,并且每个人都被自己衣物撕成的布条捆得严严实实。

潘濬急令兵卒将这些人救下,很幸运,他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经过询问之后,潘濬和孙韶得知蜀军的骑兵用铁疙瘩破了方圆阵,当他们听说蜀军押着十几车的铁疙,无不胆颤心惊。

正在此时,十几个投掷车投来的炸弹在密集的吴军兵卒中炸响,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后,满身是血的死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