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402 字 6个月前

“潘濬、胡综,你二将以蕲春做大本营,死守蕲水,待蜀军兵疲时,可退入蕲春城中坚守。”

“末将领命!”

几人领命而去之后,诸葛谨又令周鲂、吕岱、施绩等将领驻于蕲春城中做为后援,在蜀军突破每条河时引兵前去袭扰阻截;

同时,再由自己和其他将领坚守下雉和各处大寨。

诸葛谨的兵马调动和部署传至沙羡,刘闪诡异地笑道:“果然不出所料!诸葛谨敢盗用朕的天炉战法,只怕他学艺不精,反伤其身,哈哈哈!”

第269章 分而击之

正如陆逊所说,从江陵至沙羡,最便捷的长江航道长达三百多里。

从沙羡至鄂县和黄州,陆上的粮道也长达一百多里,从鄂县至下雉或蕲春,这又需要一百多里的长途运粮,还需跨越3条河。

在江夏郡内,由于长江的流向呈“……”字形,屯于沙羡的蜀军主力可以绕过夏口,从路陆大举东进。

不过,屯兵夏口的陆逊随时可袭蜀军后方的江陵,也可方便地袭沙羡,并能轻易地阻断蜀军的粮道和退路。

刘闪以铁索和浮桥阻断长江,屯6万大军于鄂县和黄州,做出了攻取蕲春或下雉,再兵进扬州的架势。

刘闪的本意是诱出屯于夏口的陆逊,将其诱至江陵和邔县一线,再由王训率领战船,从扬水直插竟陵断其退路,或是将陆逊诱至沙羡附近予以歼灭。

或许是陆逊看破了刘闪的诱敌之计,或者是陆逊认为时机未到,他仍然坚守在夏口。至此,刘闪索性选择了「假戏真做」。

研究了长江两岸的地形之后,刘闪选择了主攻蕲春,对于诸葛谨盗用自己的天炉战法,刘闪自然有相应的应对之法。

刘闪将稳健的张翼调往下雉,由他统领此处大寨中的2万步卒,时刻威胁下雉和富池口,使得诸葛谨不敢轻易袭击沙羡至鄂县方向的粮道。

与此同时,关索、李遗二将被刘闪调往黄州,担任攻取蕲春的先锋。

黄州城东南方向的5里外就是巴水,关索赶到黄州后,求战心切的他未作休整,立刻就点兵5千往巴水而去,此时的巴水已有孙韶、陈表二将的5千兵马驻守。

巴水、浠水和蕲水都发源于大别山,这三条河基本平行,都呈东北至西南的流向,最后都汇入长江。

此时正是秋季的枯水期,这三条河的水流都不大,可以轻易地淌过。

由于这三条河沿线长达200多里,仅在大别山脚与长江之间的平坦处,至少就有30-40里的范围可以渡河。

正是基于这样的地理环境,孙韶和陈表没法在河岸事先设置防御工事,只能派出信哨探不停地沿着巴水巡视,打探蜀军的动向,以判断关索的渡河地点,然后在对岸半渡而击。

关索引兵来到巴水,他并未选择立刻渡河,而是令兵卒在河边扎帐休整。

等到寅时时分,巴水对岸突然出现将近千支火把,这些火把排成一条长龙,往巴水上游的大别山方向而去。

黑夜中,对岸的吴军无法看清蜀兵的真实数量,哨探也不敢抵近侦察。

正因为夜里无法分清虚实,蜀军的火把刚刚出现时,两位将领马上就产生了分歧。

在陈表看来,蜀军这是声东击西之计,他并不认为蜀军会在上游渡河,仍旧坚持在下游的蜀军营帐对岸阻截。

孙韶则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反而认为关索的主力已经金蝉脱壳,他认为应该紧盯蜀兵的火把。

二人都认为关索会在天亮时分渡河,只是二人对关索可能渡河的地点争执不下。

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决定将自己的5千兵马一分为二,分头阻截可能渡河的蜀兵。

一个时辰后,火把在巴水上游10里外停下。

“父亲,蜀兵应该在休息,我可领一军过河突袭,杀他们个措手不及!”孙楷征求道。

“大哥,这支可能就是蜀军的主力,我军不可轻敌!万一蜀军早有防备,我必伤亡惨重!我还是坚守河岸,等到天明,由蜀军来攻,岂不是更好?”

“二哥,你太小心了吧?听闻关索有勇无谋,我过河突袭,蜀军必然败走!”

时任镇北将军的孙韶共有四子,分别是孙楷、孙越、孙异和孙恢,其中四子孙恢年纪尚幼,其他三子则做为副将随父出征。

眼看三人争执不下,孙韶说道:“你们三兄弟不要争执,先摸清蜀兵数量,坚守河岸!”

由于父亲已经发话,孙楷、孙异便不再坚持,各领一部人马分散在岸边。孙韶不知道的是,对岸的蜀兵也发生了争执。

李遗按关索的建议,带着600蜀兵,每人打着1-2支火把,伪装成一支几千人的部队,成功地将对岸的5千吴兵一分为二,但他们并不知道诱了多少吴兵过来。

此时,李遗认为自己做疑兵、拖住吴军的任务已经完成,李遗和关樾则认为,应该趁吴兵放松警惕时发起佯攻,进一步拖住这支吴兵,掩护关索的4400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