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433 字 6个月前

江上,一条不起眼的艨艟战船正在巡逻,船上的正是陆逊和几名吴军将领,他们时刻注视着蜀军挖渠的进展。

“父亲,蜀军劳作的全是百姓,怎么跟大将军的不一样?”陆延奇怪地问道。

在长江下游有蕲春段,诸葛谨征招了五万奴隶兴建蕲水防线,这些奴隶要么消极怠工,要么三五成群地偷偷往大别山方向逃走,诸葛谨只能用两万兵卒时刻监工。

而蜀军挖渠的百姓则不同,他们没有兵卒监工,却无一人逃走。

很多人实在太累,他们只是坐在地上休息片刻,然后很快又拿起锄头,没有半点消极怠工的现象。

“因为帮助蜀军挖渠的不是奴隶,而是普通百姓。”陆逊不冷不热地说道。

陆逊的话说了相当于没有说,陆延皱皱眉头问道:“父亲,既然如此,大将军为何不征召百姓,而是征召奴隶?”

陆逊没有说话,全琮接口说道:“因为征召奴隶不用花钱,征召百姓要付给铢钱。据细作所说,帮助挖渠的百姓,每人每天可获得10个铢钱。”

“才10个铢钱?这些百姓怎会如此拼命?”陆延不解地问道。

“世侄,你有所不知。这些百姓干上三天,他们就能获得30个铢钱。在蜀中,30铢可以买到2斛磨好的稻米,基本够普通男子一月之食。”

在汉代,一斛稻米重约27斤,10斗为一斛。在战况激烈或长途行军之时,军粮都是按每人一天一斗来配置。

对于这些兵卒,或是干重体力活的成年男子来说,一日食用一斗稻米很平常,2斛稻米只够这样的男子吃20天。

但是,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如果不是饭量特别巨大,2斛稻米确实够一月所需。

全琮解释一番后,陆延更加疑惑了:“蜀中的稻米怎会卖15铢一斛?为何咱们卖给蜀国的稻米是1500铢一斛?他们这么一转卖,岂不是亏大了?”

全琮的嘴角动了动,他并没有说话,他无法跟陆延解释这个问题。

或许,全琮自己也弄不明白。

去年的年初,孙权在国内新铸了「当值五百」的大额铢钱。

也就是说,在原有铢钱重量增加一倍的情况下,一铢的面额变成了五百铢。

孙权的这种做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初,刘备刚刚入川时,也曾铸过「当值一百」的大钱,这实际是在掠夺民间的财富。

当时,各国都有自己的铸币,也存在新旧铸币混用的情况,并且那时的铢钱在魏、蜀、吴三国自由流通,各国商旅并不承认铢钱上的金额,他们只认铢钱的重量。

就以当时刘备的「当值一百」来说,刘备只用一个铢钱,强制买走了百姓手中价值100铢的物品。

然而,这个铢钱的面值不被他国或本国的商旅认可,他们只论重量。所以,这个「当值一百」的铢钱,其实只值1铢。

这种做法只能解一时之急,刘备在蜀中站稳脚跟后,他很快就恢复到正常的铸币面额,蜀中的经济并未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几年的吴国连年兵败,百姓大量逃往蜀中,粮食连年欠收,多个矿山处于半停产状态,铜锭和铁锭大量流失,孙权迫不得已才铸了「当值五百」的大钱。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种大钱已经在吴国流通2年之久!

吴、蜀两国开通海上和长江的贸易通道后,孙权的「当值五百」大钱自然不受认可。

在两国的交易中,孟光按实际重量计算,只承认一个「当值五百」铢钱等同于2个「大汉万年」铢钱,并且很多时候不收吴国的铢钱。

吴国的世家门阀为了获得蜀中的美酒和丝帛,他们只能用「当值五百」收购或抢夺国内百姓的粮食,运往交趾后换成「大汉万年」铢钱,再以「大汉万年」购买蜀中的物品。

这些世家门阀控制的商旅,在交趾郡以6铢「大汉万年」的价格将一斛稻米售出,这就相当于3个甚至更多的「当值五百」大钱。

所以,蜀国相当于以1500铢「当值五百」的价格收走了1斛吴国的稻米。

这种货币的转换看起来很简单,很多领兵将领都不懂得其中的奥秘,普通百姓就更加难以理解。

在吴、蜀两国的贸易中,稍有嗅觉的人都知道,“大汉万年。”在疯狂地掠夺吴国的财富和资源,但他们无力阻止。

因为现在的吴国,上至孙权,下至陆逊或其他将领、普通的富户百姓,他们全都被蜀中的美酒和丝帛所吸引。

吴国的上层明知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但仍然沉浸其中乐此不彼,大量的粮食、铁矿、硫硝矿源源不断地运往交趾郡。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远见的富户世家,正在悄悄地通过国内贸易,将手中的「当值五百」换成蜀国需要的各种物品,再运往交趾郡换成「大汉万年」。

“父亲,蜀国人太不会做生意了!他们如果征召奴隶修渠,就不用发给铢钱,还是咱们的大将军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