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395 字 6个月前

南迁以前的羌人多是游居,他们没有大量地人工种植油菜,更没有用它细小的种子榨油,只有小部分人偶尔采集它的苦涩的幼苗为食。

因为地域的不同,就算在西平郡,此时的油菜也没有统一的名字,每个部落对它的称呼各有不同:寒菜、胡菜、苦菜、苔芥等等名称都有。

确定这些之后,刘闪给雍、凉二州的守将发了封特别的军令,令他们在合适的时候,大量采集各种名称的「油菜」种子,然后派兵卒运回蜀中。

接下来的两日,蜀军不停地将战船搬运至吴军水寨的下游,为了防止蜀军的战船聚集过多,每日的傍晚,吴兵都会毫不犹豫地用火船冲散聚集的蜀军战船,然后用「钩强」之法将蜀军战船钩过来,与自己的火船同归于尽。

在这时,那些跳江而逃的吴兵,大多数都被岸上的蜀军弓弩手射杀,没能游回自己的水寨。即便如此,还是有更多的吴兵驾着火船猛冲过来。

这样的战争消耗非常残酷,刘闪见识到吴兵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第一次对这些吴兵表现出敬意。

这种敬意,已经超脱了国家的概念,纯粹是对生命和信仰的敬意,就好比吴懿将军殉国之后,诸葛谨怀着敬意送回他的尸体。

现在的刘闪跟当时的诸葛谨一样,他敬佩每一个战死于沙场的兵卒,包括敌方的兵卒。

但是,刘闪更清晰地意识到,要彻底避免杀戮和死伤,唯有一统。

这个时代的普通兵卒与将领不同,他们很少有国家的概念,他们当兵只是为了吃饱饭,甚至许多人是被强征而来,就如孙权手上的5万大军,有将近一万多人是奴隶。

每当部队出征或两军交战前夕,大军的统帅会以「国家、君王、忠孝」等理念激励将军们的士气,营造出战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

面对麾下的普通兵卒,将军们又会画出「吃饱饭、能喝酒吃肉、杀敌有功、封侯受爵」等等大饼,以此激励兵卒的斗志。

当然,蜀军的兵卒与吴、魏两国略有不同,他们很多人跟将军们一样,都是抱着复兴大汉的崇高目标而战。

当初吴懿兵败时,军中以前的魏、吴两国降卒毫不犹豫地降了吴兵,而来自蜀中各地的兵卒则不同,他们毅然放弃了投降活命的机会,选择了跟随吴班退入幕阜山,踏上了一段生死未卜的旅程。

现在军中的十余万兵卒,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老兵」,就算是后来加入的几万无当飞军,他们也转战了酉阳、公安、江陵和沙羡,很大一部分还经历了邔县、襄阳和樊城的多次战斗。

在一千多年以后,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说过: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这句话,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刘闪看来,军中的这些老兵经历了太多的战斗,他们正是大汉的一笔富贵财富。

正所谓「老兵不死,新兵不慌」。

面对吴军舍生忘死,不顾一切地驾着战船与自己拼命时,刘闪要求战船被吴兵钩住时,船上的兵卒必须立刻跳江逃生,就是想尽可能在保住这些老兵。

只要军中有了足够多的老兵,当有新兵加入后,他们在老兵的带领下,能更快适应残酷战场,能更快地形成战斗力。

此时的吴国,在众将眼中战斗力很低。除了他们统帅和每个将领的个人能力之外,由于常年的兵败,军中缺乏久经沙场的老兵,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陛下,大将军:据江边探马来报,诸葛谨派出600艘战船来援陆逊,这些战船已过下雉,预计2-3日内将全部抵达夏口。”

刘闪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姜维说道:“陛下,一定是吴军得知王训将军正在赶来,也探知我在扎木筏,这才迫不及待地来援。”

“诸葛谨在柴桑和武穴一线,还有多少战船?”

“陛下,据探马所说,诸葛谨的艨艟战船和突冒悉数来援,下游仅剩一百余艘艨艟和突冒,另有五十艘大型楼船。”

“时间应该差不多了吧!”刘闪问道。

姜维秒懂了刘闪的意思,下令道:“令:赵广将军率3千骑兵前往黄石屯扎,多扎木筏,尽量隐藏,但要故意让诸葛谨发现。”

“武穴的粮草还能坚持3日。以关将军的性格,他很可率军出城。”刘闪补充道。

“陛下英明,确实如此!”姜维说罢,又写了一封信,令斥侯快船趁夜送往武穴,严禁关索引兵出城,令他继续坚守城中待援。

接下来的两日,一切依旧。

王训新带来的战船搬运过江后,仍被陆逊用以一换一的打法烧毁五百余艘。

至此,蜀军仅剩的三百条战船再也没有搬运过江,静静地停在夏口的上游。

此时,陆逊没有放松警惕,他将诸葛谨来援的战船全部改装成火船,在渠口外围严阵以待。

下雉方向,诸葛谨仍然以一部兵马屯于险峰之上,牢牢扼着狭窄的江边小道。

蜀军骑兵在黄石抢扎木筏,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诸葛谨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