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363 字 6个月前

“烧戈将军果然思虑周全!末将这就给表侄修书一封,讲明其间因果,请他转交孙权!孙权若同意接纳,必会派战船来柴桑迎接,我等大事可成!”

“好!事不宜迟!就请曹将军立刻修书,本将派心腹送往建业!我等再回柴桑集结兵马,共谋大事!”

四将一拍即合。

少时,一叶扁舟趁着夜色顺江而下,四将亦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

第430章 自作聪明

次日晨,一封密信送至刘闪手中。

“不错,一切尽在掌握中!”刘闪冷笑着,又将书信交给钟会:“赏!赏酒半坛!”

刘闪说罢,侍婢赶紧将酒坛搬来,可往碗中倒时,酒坛中却一滴不剩。

“卧槽!几个小兔崽子!”刘闪不悦地喝道:“上次不是剩了半坛么?何时被偷光了?”

刘璿、钟会、诸葛瞻三人仍然正襟危坐,面色平静,似乎此事与他们毫无关联,仍在静待着刘闪赐酒。

刘闪正欲设法查出谁在偷喝,却收到斥候快船送来的信,拆看之后,恍然大悟,却又有许多有疑惑。

刘闪暂时不想纠结谁偷喝了酒,示意侍婢重新打开一坛,心里却思索着自己了解到的《孔雀东南飞》。

此诗的作者是谁,首著于何时皆无从考证,但诗中的事发生在「建安中」,也就是汉献帝时期,若说具体的年份,应该在公元196年到220年之间。

从信中的内容来看,主角刘兰芝、焦仲卿二人的名字都对得上。

不过,此事发生的时间,以及很多事的细节与诗中不符:比如,诗中从未提到刘兰芝逃婚一年之事,诗中也未提到县令的三公子许胜对刘兰芝如此痴心。

在刘闪的了解中,此诗到了南北朝时期才基本定型,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经过多次修改加工,其故事凄美动人,发人深省,但它的内容并非真实可信。

当然,刘闪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若是细读此诗,就能发现一些明显的漏洞:

抛开相差二十年的时间不提,诗中的故事发生在庐江郡的怀宁县,这与当前事实基本一致。

然而,在诗中,两人殉情后的合葬地点在「华山」,以当时的情形来看,这就明显不可能!

华山,在魏境的潼关以西,南接秦岭,北临渭水。不论在建安时代还是现在,华山与怀宁,两地道路难行,相距数千里,怎么可能将二人葬在华山?

刘闪相信,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或许确实发生了爱情悲剧,著诗者以及后来的修改加工者,也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对社会环境的不满。

此时,刘闪想要做的,是挽救二人间不幸的结局,阻止这首诗的产生。或者,让这个故事拥有圆满有结局。

想到这里,刘闪写了封信,命人送往怀宁,要求当地的驻军尽量协助五名女骑手,要求几人尽可能帮助刘兰芝,化解所有的矛盾。

刘闪这样做,是因为不想看到刘兰芝的悲剧,也因为他尊重每一个艺姬,把她们当做传播文化的艺术家。

不过,在普通人眼里,刘兰芝以及众多「艺术家」,她们仍是青楼的姬女,仍然处在社会的底层。

不多时,又一封诏书由快马送往成都。

即日起,在「少府」之下成立单独的「艺府」,现有的二百多个艺姬,自此归于艺府,由刘闪直接管辖。

这样一来,“艺府。”就跟以前的乐府、太医、尚书、东西织一样,有了正式的「编制」。

这些艺姬,再也不是青楼中任人欺凌的姬女,而是受人尊敬的「艺官」。

石城……

小船自然被吴军的战船截住,刘纂获悉船上信使的目的后,立刻派快马将信使送往建业。

“刘将军,阿斗果然狡诈!”腾胤后怕地说道:“若不是阿斗自毁长城,我如何能洞悉阿斗的诡计!”

“刘将军,阿斗已经识破我计,却不揭穿,反而将计就计给我下套,其用心实在险恶!”

“刘将军,我已获悉阿斗的图谋,接下来,我该如何部署?”

“吕将军,依你之见,我又该如何?”刘纂暂未表态,而是询问陆逊给自己钦点的军师。

“在我原来的计划中,吸引阿斗的五到八千兵马去往小道,然后在於潜附近堵截,使其无粮溃散;

同时,我再以拒马阵稳步推进,将阿斗残存的兵马逼往柴桑,抢得豫章郡之粮后再返回石城;如今,形势有变!”

“吕将军,虽然形势有变,但对我来说,这也不是坏事!”刘纂谨慎地说道:“依我之见,我获悉阿斗的图谋之后,形势反而对我更加有利!”

“不错!”吕据冷笑道:“阿斗派七千兵马佯装进入小道,行四日而返,这支部队八日后将出现在东至县,反截我军退路,阿斗真是狡诈!不过,我已知晓阿斗之计,便可轻松应对。”

“几位将军,此事,恐怕得从长计议,我不宜擅自行动!”孙畯忧心忡忡地说道:“若我截获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