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358 字 6个月前

……

一个时辰后,大军抵达任城城下。

马背上的骑手实在饿得受不了,跳下战马后就往城门奔去;

另有部分兵卒见城门紧闭,已经嗅到一丝绝望的气息,扯起一把青草就往嘴里塞。

“大魏前将军郭淮、乌丸校尉王雄,引兵至此,请速速开城!”一个军中校尉在城下大喊道。

城门缓缓打开,一个屯长领着几名兵卒出城来迎:“二位将军至此,未能远迎,还请恕罪!”

“任城王曹楷何在?为何没有出城来迎?”校尉大声问道。

“郭将军,王将军,实不相瞒:任城王昨日去了戚县,应该是找他叔父和几个堂兄弟喝酒去了,小的自然不敢细问。”

屯长如实说罢,恭敬地说道:“二位将军,请入城歇息!”

“去了戚县?”郭淮感觉有些奇怪,但又不想纠结此事,正色问道:“城中可有粮食?”

“呃……这……有,有,有!请将军将军入城歇息!”

“既然任城王不在,我等不便进城打扰。我等取些粮食就走!”

郭淮说罢,大手一挥,一个营的兵卒如饿狼一般蜂涌入城。

“郭将军,先前在樊县时,城上的兵卒说曹楷在任城;咱们来到任城,他又去了戚县,其间可有古怪?”王雄谨慎地问道。

刚才,王雄和城中屯长口中的「戚县」,实际是「彭城国」的辖县:彭城国,乃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故地,又称楚郡;

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置彭城国,下辖彭城、武原、傅阳、吕县、留县、梧县、甾丘、戚县和广戚八县。

在这之后,曹操、曹丕以及曹叡都没有对「彭城国」进行更名。

因此,彭城郡就像济北、济阴一样,有时被称为「郡」,有时被称为「国」,直到北魏时期,「彭城国」才正式更名为「彭城郡」。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操之子曹据进爵为「公」,后又改封为「章陵王」,曾徙封义阳、彭城、济阴等地;

魏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复封为彭城王。

就在郭淮派人去任城城中寻粮时,曹楷带着儿子曹悌和曹温,确实在百里之外彭城郡的戚县城中,与自己的同宗兄弟曹阐、曹琮和曹范饮酒聊天,好不热闹。

少时,曹据进殿,曹楷赶紧起身行礼:“小侄见过叔父!”

“既是一家,不必多礼。”曹据落坐后,殿中突然就安静下来,他诡异地看了看曹楷:“怎么,你跑到戚县躲清闲来了?”

曹据明显是话中有话,曹楷也不绕弯子:“叔父圣明,有的人得罪不起,小侄只能躲开,不知叔父意下如何?”

“你与郭淮并无过节,他最多就寻点粮食,谈何得罪?”曹据不动声色地笑道:“莫非……你不想给?”

曹据仍旧话里有话,曹楷索性把话挑明:“不瞒叔父,自打收到姑姑的信后,小侄确实有些犹豫;近日又收到表姨的信,小侄就越发动摇,不知叔父有何指教?”

曹楷是曹彰之子,他口中所说的「姑姑」,自然是指的曹节;

又因曹楷的母亲是孙贲之女,他口中的「表姨」自然就是成都的孙太后。

曹楷已经把话挑明,曹据也不好再作回避,他喝口酒后说道:“指教自然不敢,其实我也有些犹豫。若是郭淮来到戚县寻粮,我也不知如何应对。”

其实,众多的曹氏宗亲与刘熙、刘貌等人不同,他们毕竟姓曹,就算赞同曹节所言,却不敢像刘氏兄弟那般表明自己态度。

“贤侄,你将郡内之粮屯于樊县,却不开城迎侯;你命人大开任城城门,郭淮却在城中寻不到粮;你并非在犹豫,似乎,你已经亮明了态度吧?”

“不瞒叔父!司马懿把持朝政,我曹氏宗族屡遭排挤,当今天下,已经不再是曹氏的天下,我曹氏一族再也无法把控大局。

诚如姑姑所说,只要我等不再相助于司马氏,将来的天下,咱们仍能有块封地,这也不错。在小侄看来,这天下是姓「刘」还是姓「司马」,对咱们来说又有什么区别?”

“对别人自然没区别,对我来说也没区别。不过,对你来说,这可大大不同!”曹据呵呵笑道。

“叔父,你可不能听信传言啊!”曹楷赶紧否认道:“早年间,小侄确实有个儿子失踪,但是,他绝对不是曹芳!”

“哦,你何以肯定?”曹据饶有兴趣地问道:“年龄相符,其他的曹氏宗族皆无儿子失踪!当今圣上,若不是你任城王的儿子,他还能是谁?”

“叔父明鉴!”曹楷正色说道:“当年,犬子满月之时,叔母曾来贺喜。叔母应该记得,犬子腮边有块紫色胎记,当今圣上的腮边可没有胎记!若是叔父不信,一问便知真伪。”

“如此说来,当今圣上的身份,确实存疑!”曹据仍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继续问道:“既然当今圣上与你无关,你又在犹豫什么呢?”

“叔父,若不是堂兄曹演被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