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511 字 6个月前

“司马懿此次西征,据说带了二十多个司马家的老弱残兵,他怎肯无功而返?正如诸葛瑾将军所说,我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示弱诱敌,一切皆水到渠成,此计必成!”

“好!”诸葛恪欣喜地说道:“既然诸位将军都没意见,我就将主力大军屯于咸阳以南,由黄崇、张梁二将屯兵长安;由周鲂、胡综二将屯兵灞水;魏军若来,各部坚决抗敌,等我命令到达之后,再有序后退。”

四将领命而出后,王平问道:“诸葛将军,我只在渭水以南诱敌,渭水以北却未置兵马,司马懿会不会看出破绽?”

“渭水以北的地形更加开阔,有利于进攻却不利于防守;然而,司马懿出蒲津渡之后,他的大军立刻转向渭南,我若在渭水以北驻军,司马懿若是不派兵来攻,我岂不进退两难?再者,若是司马懿横渡渭水,再派兵袭我渭北大军之后,这对我更加不利。”

“诸葛将军所言甚是!”朱然点头同意,然后补充道:“关中地势平坦,若司马懿绕过我在渭北驻军的城池,再截断南渡渭水的各座浮桥,我渭北大军必危;

我若集大军于渭南,不论是有序后退还是反击司马懿,指挥调度将非常方便;

待我诱敌远离大本营之后,以步卒坚守渭南抵御司马懿,由以骑兵从渭北绕至司马懿身后,必能截他退路和粮道,一战即可将其重创!”

朱然和诸葛恪的话很有道理,王平再无疑惑,各营各部分头而行,静候司马懿大军的到来。

第548章 大战前夕2

诸葛瑾统率关中大军时,他一度将魏军诱至渭水和长安一线;

然而,羊祜和朱灵因司马昭之死而迅速撤回,两军皆无大规模的正面对抗,除了魏军损失一万骑兵之外,双方的步卒损失其实都不大。

此时的关中,汉军仍然保持着十五万大军,其中骑兵有四万之众;

魏军仍保持着二十万步卒,从已有的情报来看,魏国新建的虎豹骑并未开往关中。

司马懿亲临潼关之后,朱灵与羊祜不再各自为战,而是由司马懿统一调度指挥。

贾充引兵三行出潼关之后,一路强行开往灞水东岸扎营;

韩琮则引三千兵马在蒲当渡西渡黄河,然后沿着渭水的浮桥而下,与贾充汇合于灞水;

与此同时,王凌、令狐愚二将引兵一万出蓝田,西渡灞水后屯于长安以南五里位置。

让人奇怪的是,司马懿部署好这一切之后,渭南的大军再无动静,张特、石苞却引一万兵马,屯于渭水以北的泾阳县,此后,往城中运送粮的车马连绵不绝。

“诸葛将军,司马懿不是为复仇而来么?他为何兵临城下却不动?为何屯兵泾阳?”丁奉即疑惑又担心地问道:“看司马懿的架势,他想把泾阳变成坚固的据点,我不可任其在关中扎下钉子吧?”

“诸葛将军,若是俯看整个关中平原,渭水将关中分成南北两部分,而泾阳和长安,则把关中分成东西两部分;

司马懿屯兵泾阳,又运去大批粮草军资,由此看来,他必是想在泾阳长期驻守,不会轻易离开。”

“诸葛将军,司马懿屯兵于泾阳,西有泾河环抱,南有渭水阻隔,我若派兵攻之,粮草必须渡水而至,极易被魏军截断。

正是这两条河的原因,我骑兵难以迅速渡河汇集,若是司马懿在泾阳扎下脚跟,再被他取了长安,他就能在关中轻易立足!我纵有骑兵,他却能据城坚守,我再难将他赶回潼关!”

几人分析一番后,诸葛恪也察觉到情况不妙,一时之间却无应对之法,于是问道:“牛将军,你常年在关中驻守,依你之见,我该如何应对?”

“诸葛将军,末将与赵统、马岱和王平将军镇守关中将近六年,刚开始时,咱们屯兵于大散关,后来屡出骑兵袭扰各地,魏军再也无法在关中实施军屯,于是放弃关中,退至武关和潼关驻守;

自此之后,我以骑兵时刻守在潼关和武关之外,来一个杀一个,魏军再未敢出。”

牛金说罢,众将既点头又摇头:这几年,几将守卫关中之法简单粗暴,虽未让魏军踏足关中,自己的四万铁骑也被拖在了关中,一刻也不敢离开。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魏军已经占领泾阳。若仿照牛金所说的办法,仍旧以骑兵耐心地袭扰,等个一年半载,魏军受不了袭扰,粮草断绝之后,还是只能退回潼关。然而,汉军却无法再等那么长的时间。

“诸葛将军,此时的司马懿在灞水东岸按兵不动,他屯于长安城外的兵马可进可退。

末将以为,我要逼迫魏军退出泾阳,这也不难。只需派骑兵北渡渭水,再东渡泾河,断绝泾阳的援兵和粮道,魏军自会退走。”

“施将军,魏军刚刚开始运粮,我要逼其退回很容易!”诸葛恪摇摇头说道:“不过,这对我毫无益处!我的目的是诱出魏国大军,使其西进至美阳和武功一线,再以骑兵歼之。若逼得司马懿退回了潼关,岂不竹篮打水?”

“可是……司马老贼实在太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