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454 字 6个月前

“诸葛将军,但说无妨!”

“太子,若要将魏军放入汉中平原,汉乐两城和汉中城,必须要挡住魏军的全力猛攻,至少要坚守二十天以上;

其次,我还需在阳平关驻守一军,防止魏军破关后直入成都;

再者,我大散关退回的兵马必须及时返回。若因暴雨或其他原因延误行程,不仅汉中三城有破城之险,魏军若是退去,我也无法迅速追击。”

“诸葛将军,这三个变数,我已经考虑过。”刘璿胸有成竹地说道:“我有一万兵马,可在汉中城、汉城和乐城各驻两千精兵,每城再拨一千精壮百姓助守;

阳平关至关重要,我就以四千精兵驻守;此四处要地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只要兵将齐心抗敌,魏军绝无破城的可能。”

诸葛瑾点点头,刘璿继续说道:“若我没猜错,在我诱敌入汉中平原之前,我大散关的兵马已在撤回,司马懿的大军却在子口未曾出发!我已经快了司马懿二十多天,诸葛将军不必忧虑。”

“太子谋划周全,末将佩服。”诸葛瑾心悦诚服地赞道,却又眉头紧皱:“不过,末将仍有一丝忧虑:此时的汉中,已经无将可用!四处要地,必须指派得力战将镇守,这是我此战成功的关键,必须得小心谨慎!”

诸葛瑾说到这里,脸色变得十分难看,愤愤地说道:“太子,魏军之所以轻松抵达石泉,皆因腰岭关、马岭关的守将马邈、王含不战而退,将险要之地拱手相让,我才陷入此等危局。今,这二将已被拿获,还请太子谨慎定夺!”

“自我大将军兵出永安以来,我汉军将士皆如财狼虎豹,就算身处重围也死战不退,方得二分天下;今,这二将擅自弃守险要,置汉中于危局,必须重处,以儆效尤!”

刘璿似有依军规处斩二人之意,并未明白诸葛瑾口中的「谨慎定夺」。

诸葛瑾赶紧解释道:“太子,这二将漠视军规,擅自撤离驻地,致我汉中咽喉陷入危难,依照军规,确当斩首!

只是……只是……这马邈……乃我振威将军马延之子,征东将军马岱之孙,还请太子慎重啊。”

“马岱将军?他……”

“太子,确是如此!”诸葛瑾正色说道:“马延将军做为副将,常年跟随马岱将军在外征战,这个马邈,他是马将军唯一的血脉!若斩了马邈,恐怕……唉……”

“既然如此,就将二人暂且收押,等候父皇定夺。”

刘璿说罢,诸葛瑾点头应允,两人都在思索着四处要地的守将人选。

此时的刘璿、钟会和诸葛瞻可能还不知道:在公元244年时,王平采用魏延的「错守诸围」之法取得大捷,轻易击退曹爽的十万大军,歼敌六七万之多,魏军运粮的骡马驴牛几乎死伤殆尽,使得魏国国力大减。

然而,刘璿、钟会和诸葛瞻也不知道,他们定下的「诱敌深入」之计,几乎与姜维的「敛兵聚谷」之法一模一样!

「敛兵聚谷」,发生在魏军大举伐蜀之时。

当时的姜维,他还在沓中屯田避祸,钟会的大军杀往汉中之时,汉中的守将,正是采用姜维的「敛兵聚谷」之法御敌。

然而,阳平关的快速失陷,让姜维的「敛兵聚谷」背上了「引狼入室」的骂名;

甚至很多人认为,汉中防守的失利,打开了魏军进入成都的大门,姜维难辞其咎。

当魏军攻破阳平关之后,姜维只得且战且退,大胆穿插,几经周折,终于抢在钟会之前,率先赶到剑阁的剑门关布防;

然而,就在姜维与钟会对峙于剑门关之时,邓艾的大军,却出现在姜维后方的绵竹……

因此,姜维的「敛兵聚谷」之法,实际上成了刘禅投降的导火索,这让许多的史学家认为「弊大于利」。

此时,刘闪正在去往江陵的船上,他还不知道刘璿使用了「敛兵聚谷」之法;

此法是利是弊,恐怕刘闪也不好妄加判断,他只记住了此战的关键人物:蒋舒!

第559章 消极避战

此时的东线战场,各个将领都在关中一线,几个依令退回的将领也在路上,至少需要二十日才能赶回。因此,不可能等到他们回来镇守各城。

汉中城、汉城、乐城和阳平关,这四处皆是重地,刘璿考虑了两天,仍旧没有合适的大将镇守。

“太子,阳平关至关重要,末将可前往镇守,定保稳如泰山;末将以为,汉中城可由太守胡济镇守,再由蒋斌、陈济二将分守汉城和乐城,应该可以万无一失。”

“太医令已经看过了,诸葛将军不宜过度辛劳,还需静心休养,不适合去往阳平关镇守。”刘璿说罢,凑近诸葛瑾耳边,低声说道:“父皇特意交待过:汉中太守胡济,虽有领兵经验和资历,却不堪大用,不能委以重任。”

“太子,末将之病没有大碍,若太子不放心,可由犬子诸葛融与末将一同镇守;犬子谋略欠佳,但忠心不二,有末将从旁协助,相信绝无差池;至于胡济……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