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282 字 6个月前

“草民皇甫谧,祖籍安定郡,听闻贵国有专门的医科太学,特意前来讨教。”

“皇甫谧?”刘闪听到这个名字,感觉全身一震,未及多想,匆匆步步殿内。

今日的政务辩论,并未引来真正的治国名士,却引来数学界、医学界的两个「泰山北斗」,刘闪如何能不欣喜?

“陛下……”

“不必多礼!”刘闪止住正欲行礼的几个大臣,欣喜地问道:“这位公子,你就是皇甫谧?”

“呃……陛下……”皇甫谧赶紧行礼,支支吾吾地说道:“草民久居山中,寂寂无名,陛下……难道……”

“久闻皇甫先生大名,甚是仰慕!今日一见,甚感欣慰。若先生能担任太医令,能到成都教授太学生,必是万民之福!”

刘闪说罢,几个大臣满脸的愕然,皇甫谧也感到不知所措:“草民不学无术,内心甚是彷徨,正在遍求名师,遍寻古籍,哪敢担任太医令……”

刘闪自然知道,皇甫谧在成名之后,多次拒绝朝廷的征辟,终身未曾入朝为官。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他以超常的毅力,耽玩典籍,著书立说,终于成为针灸学公认的泰山北斗,为后世的医者所敬仰。

然而,据史书所载,皇甫谧在四十二岁时,才开始攻读医学并撰集《针灸甲乙经》;

等到四十六岁时,他才成为名声鹤起的著名学者;

现在的皇甫谧,他才二十五岁!

此时的刘闪,他并不知道皇甫谧的「大器晚成」,认为他看淡名利仕途,这才拒绝自己的邀请。

因此,刘闪做出一个奇怪的决定:就算皇甫谧看淡名利,也要想方设法将他弄到成都。

其实,皇甫谧能到江陵,这也是巧合。

皇甫谧为几人治疗期间,王平经常说起成都的医科太学,也提起成都药厂生产的各种奇药,在那个时候,皇甫谧就萌生了到成都一访的打算;

皇甫谧首先来到江陵,也是从王平口中得知政务辩论之事,期待着见一见医科的太学生,一鉴真伪。

因此,也可以说皇甫谧是被王平无意间诓骗而来。

刘闪眼珠一转,正色说道:“皇甫先生,这个时代名师难寻,多隐于蜀中的山川幽谷之间,至于能否遇到,能否获得指点,这要看个人的缘份;

若说古籍,我大汉的医科太学中多不胜数,皇甫先生可随意查阅,也可与太学中的名医交流探讨。”

刘闪说罢,皇甫谧眼中多有欣喜之色:“陛下,那些典籍,草民真能随意借阅?”

“君无戏言!”刘闪郑重地说道:“皇甫先生,我大汉皇宫中的医卷,以及华佗的部分医卷,还有张仲景的全部医卷,这些全都珍藏在医科的太学之中,每部医卷都有手抄本,所有太学生都能随意查阅,若是皇甫先生愿意前往,朕求之不得。”

看皇甫谧的神情,他自然有所动心,刘闪顺势说道:“皇甫先生,若是愿意,朕可派宿卫兵,护送先生往成都一行。”

“这……草民本是随口一问,没想到惊动了陛下,实在是罪过……罪过……”

“朕早闻先生之才,能请到先生,乃我大汉百姓之福,先生何罪之有?”刘闪呵呵笑道,对于请到皇甫谧欣喜不已。

“陛下……”朱熹靠向刘闪,低声说道:“今有太原王氏商旅王默,对医科太学生治死其小妾一事,诣阙上表,请陛下禀公断案。”

刘闪自然明白,朱熹报说的「诣阙」,实际就是告御状,这个时代很少发生这种事情。

“太学生?治死他的小妾?这到底咋回事?”刘闪接过奏表,未及细看,殿外的大院内突有骚动之声。

刘闪走出几步,却见那些士族子弟全都去而复返。

向宠上前禀报道:“陛下,王默在院内张贴榜文,据言我医科太学生许氏,因开错药方,致使他的妾室因误诊身亡,南郡太守费观对许某多有袒护,他请求陛下禀公断案。”

“这家伙!他还真会挑时候!他到底是何来历?现在的南郡太守又是谁?”

“陛下,这个王默,他出身于太原王氏,是王昶的侄子;现任的南郡太守,正是大司马费大人之子费恭。”

朱熹谨慎地说道:“陛下,王默此举很是阴险,他借着小妾之死,既将矛头指向了费大人,也指向医科的太学生,我得小心应对才是。”

“医闹!必是医闹!真没想到,这个时代就有医闹!若不是有二百多人在这里,朕真想一砖拍死他!”

刘闪愤愤地说道:“宣王默上殿!”

来福没听懂前面几句话,却听懂了最后一句,急忙去宣王默。

少时,二百多士族子弟全都回到殿内,静看着王默导演的好戏。

第564章 逃出升天

“王默,你说太学生许鹏治死你家小妾,有何依据?”

“陛下,本公子虽为魏国人,却是来往于永安城的商旅;两日前,本公子之妾张氏,被太学生许鹏误诊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