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403 字 6个月前

金牛道,始于汉中西南部的阳平城,沿着崇山间的峡谷往西南而下,经过阳平关后再通剑阁,全长六百多里。

魏军沿着河谷行军两日,早就累得疲惫不堪。

“这条河为何名?”司马通气喘吁吁地问道。

“叔父,从地图上看,这条河就是汉水。”司马绥说罢,再次仔细地察看地图,呵呵笑道:“对,就是汉水!”

“汉水!哼!”司马通冷哼一声:“如此小河也能称汉水?”

“叔父,此地是汉水的源头,自然不能与南阳和南郡的汉水相比。”

“报……司马将军,我军之粮车皆已损坏,无法再行!”

“卧槽!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比子午道还难行!”司马通愤愤地骂道:“传令:不得丢弃任何装备!不得丢弃一袋粮草!就算抬,也要给我抬到阳平关!”

“呃……前面还能行马么……”司马泰犹豫着说道:“要不……要不我还是返回汉中,去接应羊将军……”

“以前,常听人说蜀道难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当年的诸葛亮屡次袭扰我关中,不厌其烦地行此山路,他真是好兴致啊!”司马绥愤愤地说道。

“本将发誓,此路我只行一次,绝不退回!就算死,我也要死在成都!”

“叔父,你可别说大话!你看这汉水越来越窄,几近消失。前方还有一百里,若不再沿着河床而行,恐怕更加难行;

我等能否赶到阳平关,这还是未知之数;你倒好,这会儿就期望着赶到成都……”

“难行又如何?”司马通不悦地说道:“子午道六百里,我沿着此道又行百余里,若坚持往成都而行,就只剩四百多里山道;

若是原路退回,还得再行七百里才能回关中,这不明摆着嘛!我这把老骨头,岂能再经颠簸?”

司马通这么一说,腿部受伤的司马泰脸色大变,再也不提返回之事,弱弱地说道:“叔父说得对……我也要去成都……我要坐马车,再乘船返回南阳……若要原路返回,这简直是要命啊……”

司马泰说罢,回过头往身后望去,不禁打了个寒颤:后方的士卒已经弃掉车马,每人扛着一些粮袋或拆卸后的攻城装备,全都累得气喘吁吁。

“我军……是不是也该装备木牛流马?道路如此难行,若我攻阳平关不克,后续的粮草军资如何运来?”

司马绥说罢,没人应答,他叹口气后又说道:“叔父,昨日……咱们……会不会被百姓给骗了?他们说此道直通阳平关,又说阳平关只有百余蜀军驻守……他们……会不会故意骗我前往?”

“堂兄,你想多了!”司马泰苦笑道:“我等虽有六千大军,再这样行军两日,等赶到阳平关之时,恐怕全都累瘫了。届时别说攻城,恐怕逃命的力气也没有!

若我是蜀军,以一百兵马在阳平关据险而守,以逸待劳,要抵挡数千疲惫之师,这也不难。”

司马泰说罢,司马通和司马绥受不了颠簸,索性弃掉战马转为步行,再也不想浪费力气去说话。

蜀道确实难行,这些来自中原地区的魏军兵卒,哪里见过此等小路。

一路上,后方的兵卒不停地悄悄扔掉一些重装备,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

……

三日之后,魏军看着横杠在前方的嘉陵水,望着前方巍峨的阳平关,不禁两腿打颤。

从略阳至阳平关,嘉陵水几乎呈由北向南的流向,到了阳平关之后,又转向西南流向,然后在蜀中各地蜿蜒曲折,汇入多条河流,最终汇入长江。

此时的阳平关,就在嘉陵水的对岸,阳平关之前,能够屯兵的地方不到二百步,就算一营兵马也难以展开。

“这……怎会这样?”司马绥惊恐地说道:“若要去往成都,必经阳平关;若要攻取阳平关,必渡嘉陵水;只是……这样一来,我岂不是背水而战?”

“不过还好,嘉陵水不深,可以缓慢淌过,不需要准备木筏。”司马通说罢,立刻令一部兵马渡河,前去打探虚实。

“叔父,我一直派有兵马打探虚实,为何从没哨探返回?路上也未见尸首,岂不古怪?”

“这有何古怪?”司马泰一屁股坐在地上,抢着说道:“若我是哨探,就算不被蜀军截杀,也会渡河去往阳平关,然后降了蜀军!”

司马泰说到这里,突然放声大哭道:“唉!这哪里是行军,简直是要命啊!我宁可死在此处,再也不愿行军八百里返回关中!

呜……呜……呜……我再也不想去成都……我就呆在阳平关……呜……呜……呜……”

“堂弟,你快起来!好歹是个将军,怎能像个小孩那般撒泼?”

“你们倒是好腿好脚,爬坡上坎没有问题……我就剩一条腿,若是蜀军杀来,这可咋办……这条河那么深,我如何能过河……”

“堂弟,你不是还有马嘛……”

“你们也有马,你们为何不骑?为何要弃马走路?”

“轰!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