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马匪“沙里飞”(1 / 2)

初夏的早晨,已经赤日炎炎,离吐鲁番几十公里外的火焰山下,一队骑士正在戈壁上飞驰。“啪—啪—”两声枪响过后,两只不长眼的乌鸦落在地上。领头的骑士一把勒住了马缰,战马停在乌鸦尸体前。

“老二,这大镜面匣子用起来就是过瘾。”领头的骑士将两把驳壳枪摊在掌心说道。此人一身黑色粗布衣,粗犷的脸颊犹如刀削斧砍般分明,一脸的胡须让人看不出年纪,外套是大羊皮坎肩,和其他的骑士并无两样。

“哇哈哈—”他身后一个一脸彪悍的年轻骑士夹着马腹小跑过来,大笑之余,一脸的嘚瑟,“大哥,那你也不看看是谁缴获的,好歹他们的行踪也是咱发现的,不是吗?”说着他也从腰间掏出两把模样相同的驳壳枪,指着枪身金黄色的扳机和一个大环圆孔的击锤说道,“这东西叫‘金鸡圆眼盒子炮’,正宗的西班牙货,二十响连发。”

驳壳枪,在中国也叫盒子炮、快慢机、自来得手枪,而且根据样子的不同有很多种区分,有长苗、短苗、大肚匣子、大腰鼓、大鹅头盒子炮等称呼。中国人对这东西不陌生,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混战,急需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到“二战”结束,德国和西班牙总共制造了大概一百多万把驳壳枪,百分之六十流入了中国。

那年轻骑士将两把驳壳枪塞回腰带上,从马鞍后侧抽出一支长枪,递给领头的骑士说道:“再看看这个,德国的毛瑟九八式步枪,现今最好的枪。”

领头的骑士摆摆手,示意不要,自己从马鞍后抽出了一支一样的长枪,双手握着枪瞄向远处:“这次收获不小啊!”

年轻骑士得意地说道:“那是,这次劫的是沙俄的军官,在欧洲也是响当当的军火贩子,专门来给蔡老幺送军火的。现在好了,咱以前的家当全埋沙窝子里了,九个兄弟一人两短一长。”

领头的骑士唰的一下,调换了位置,将枪对准了另一边的戈壁,“嗯,枪是好枪,不过要小心蔡老幺报复。”说着他调起了标尺,继续说道,“我们的那些家伙,回头全给金格送去,他那儿人多,家伙少。”

“大哥放心吧,后面我去送。我们这次保险起见,没打着咱‘沙里飞’的名头,蔡老幺没那么容易发现。”年轻骑士一脸不在乎的模样,“再说‘沙里飞’怕过谁,蔡老幺就是知道也不敢怎么样,难道他还想来打我们的主意不成?”

领头的骑士也自信地点了点头,“莫说是他,当年为闯出这‘沙里飞’的名号,我和你爹一夜杀了一百多马匪,那时候你还不到十岁,我也才刚满二十。可惜你爹了,响当当的一条汉子,就那么一场高烧,人就没了。”说完他叹息了一声,将枪口瞄向一块半风化的岩石,“咦,那里有人,过去看看!”

一行九人打马飞奔到了岩石边上。年轻骑士跳下马,将岩石后一个背着木匣昏倒在地上的少年翻了过来:“这不是小龙子吗?大哥……”

本来端坐在马背上的领头骑士听了他的话,敏捷地跳下马背。他探手摸了摸鼻息,对着年轻骑士喊道:“快,给他喝口水!”

好半天,被灌了几口水的少年才醒了过来。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了周围的人,也看见了领头骑士,“大师兄!”那少年不知从哪儿来的力气,猛地翻身扑了过来,抱着领头骑士的腰哭道,“师父死了,庙被炸了……”

领头骑士猛然听到那少年的话,眼前一黑,险些一头栽倒。他缓过神来,抓着少年的双肩:“谁干的,谁干的!师父武功高强,一般人近身不得……”

那少年咳嗽了几声,才说道:“是洋人,一群蓝眼睛高鼻梁的洋人,还带着向导。他们抢光了庙里的东西,连山上洞里的那些佛爷都不放过,把头锯了下来,还让师父交出什么木简、地图,师父宁死不交,和他们打了起来。那些洋人打不过师父,死了好几个,剩下的人就开枪把师父打死了。”说完,那少年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领头骑士听了少年的话,虎目圆睁,几乎站不稳身,好半天后仰天长啸一声,飞身上马,向火焰山奔去。

其他骑士也不敢怠慢,年轻骑士把少年扶上自己的马背,一行人追着领头骑士就进了火焰山。

话说领头骑士,此人姓杨,名长清,是行走于吐鲁番到哈密之间的马匪,手下八个兄弟,人人一身好武功,外加好枪法,在这片大漠上劫富济贫,专杀贪官污吏、无良商贾和地主恶霸,人送匪号“沙里飞”。

此人嘴里说的师父叫龙行湘,本是湘人,乃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大将刘锦棠手下的头号战将。后来随刘锦棠跟着左宗棠剿捻军破西北回民起义,直到收复新疆,才干了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他一路南征北战,歼灭阿古柏匪军无数,立下赫赫战功。后来龙行湘的名利之心淡薄下来,带着还是孩童的杨长清出走,路过火焰山时见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干脆就在千佛洞住下来,每日研习那里遗留的佛经,教导杨长清武功,一副火工道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