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429 字 6个月前

刘闪自认为勇猛比不过那些武将,谋略比不上姜维,论治国比不上蒋琬,论聪明比不上黄月英。

就因为他是穿越者,拥有「上帝视角」,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一点阅历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刘闪存有民族大一统的思想,与这个时代的人截然不同,他也知道现在的羌地跟南中一样,将来都属同一个国家,自然对姜维的建议持支持态度。

刘闪坚定地排除异意,坚决地支持姜维领兵前往,但他觉得不差这一点点时间,因为很快就是24节气中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到了汉代甚至更早的时候,清明节已经演变成祭祀先祖的日子。

在一千多年之后,清明节更是上升到缅怀先辈和英雄烈士的传统节气。

刘闪希望将这种风俗提前到现在,趁着「大汉英雄纪念碑」落成之日,祭奠死去的英灵,同时激励军中将士,在百姓中建立起「参军光荣」的理念。

位于成都南门的「大汉英雄纪念碑」,还在修建时就引来百姓的密切关注,因为百姓们已经从各地的榜文中获悉,所有为大汉复兴而死的兵将,他们将与蜀国的前「车骑将军」张飞、前「前将军」关羽、前「骠骑将军」马超,以及蜀汉的丞相诸葛亮等人一样,名字被篆刻于碑上,并有专门的史官记录其生平,使之名留青史,自然受到蜀中百姓的支持。

清明节时,皇上将率文武百官前来祭奠的消息不径而走。一国之君亲自己祭奠臣子或普通兵卒,这种事情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在这个时代,「皇权至上」的观念早就深入人心,百姓们都不相信这种事情会生在蜀国,所以一大早就有数千百姓前来围观,一探真伪。

当身着素衣的刘闪和文武百官出现在碑前时,百姓们终于相信传闻非虚,早就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群精心挑选的兵卒手捧花圈,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碑前,刘闪首先接过花圈向纪念碑躬身行礼,身后的文武官员七十多人陆续送上花圈并行礼。

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花圈进献完毕后将由刘闪宣读祭辞。

他接过孙玄送上的白娟来到碑前,正欲高声诵读时突然傻了眼!

刘闪似乎忘了,自己不认识这个时代的文字!

怎么会在这种庄严肃穆的场合出岔子?

文武官员和数千百姓都在盯着,刘闪也不慌乱,他面向碑身躬身行礼,就拖延了片刻时间,他的脑中已经有了基本的大纲,稍稍整理之后朗声念道:

“自恒灵帝始,汉统衰弱,国乱岁凶;自黄巾之后,群雄并起,生灵涂炭;为平天下之乱,为安四方百姓,昭烈皇帝,顺天继皇;为复汉山河,壮士赴战场,生当斩敌寇,至死亦不降;天地同泣,举国同殇。”

刘闪再次躬身行礼,脑中整理言辞后继续念道:“壮士虽已去,生者当更强,值此清明际,全民寄哀伤。”

刘闪又在躬身行礼,文武官员也跟着行礼,孙玄却汗流浃背,因为这根本不是他拟好的祭文。

这篇祭文不符合传统祭文的格式,许多地方用辞不当,而且跟皇帝的身份不符。

孙玄纳闷之际,细细品来,抛开那些不当的用辞,其实意境比自己拟的要好许多。

孙玄仍在纳闷时,刘闪已经转过身,他面向文武官员和后方的百姓,高举右手大声说道:

“朕乃汉之君,值此汉佳节,率我汉臣民,祭我汉英魂!愿我汉儿郎,入我汉家军,拓我汉山河,复我汉天下!大汉万年!大汉万年!”

“皇上万年!大汉万年!”

文武官员和现场百姓齐声高呼,现场气氛即悲壮又热烈,不少人已经热泪盈眶,身为大汉臣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空前高涨。

祭祀活动结束后,刘闪就在「大汉英雄纪念碑」前向大将军姜维下诏,令他率兵北进,收羌人,抗曹魏。

全场百姓闻之,震天动地的欢呼声经久不息。

第80章 兵分两路

大军出发前,刘闪特意在坤宁殿设下宴席,他为了表示自己对朝中「主战派」的支持,只邀请了众多的武官和他们的家眷参加。

宴席之上,刘闪大致了解到姜维出散关后的部署,突然有种被姜维戏弄的感觉,奈何众多将领都有必胜的信心,刘闪只好表示支持,再说有姜维在,刘闪也不用担心什么。

眼下清明刚过,北方的小麦根据地区的不同,一般在5-8月份收割。

姜维此次北上,除了收降羌人之外,他还看上了魏国雍、凉二郡的小麦,这绝对不是三五万兵马就能搞定的事情。

在姜维的计划中,这次北上,魏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刘闪担心魏延的性格与姜维不和,旁敲侧击地问了几句。

魏延可能是喝醉了,他脸红脖子粗地说道:“我魏延平生只听命于圣上和丞相!”

场面一时有些尴尬。

刘闪感觉气氛不对,正想解围,魏延打了个嗝,吐出一口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