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2)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1541 字 6个月前

在刘闪看来,曹丕可能是太喜欢甄宓,并不在意曹叡是谁的儿子。

不过,当曹丕决定立曹叡为太子时,这就有了顾忌,于是借助后宫争宠,借郭皇后之手赐死了甄宓,自此以后,曹叡可能是袁熙之子的秘密就再也没人知道。

据《魏略》、《汉晋春秋》及《资治通鉴》所载,郭太后之死,确实是曹叡所为,并且郭太后下葬时,曹叡要求按其母的惨状葬之。

魏国后宫里的事情很少为外人所知,这恰好给了穿越者刘闪借题发挥的空间,特别是曹叡的出生时间和甄宓的死因,他将这些材料整理后,经姜维之手送到潼关和武关。

于是,在两军阵前,魏延和马岱当众说出了曹操攻取邺城的时间、曹丕纳甄宓的时间、曹叡的生辰、其妹东乡公主的生辰、甄宓之死以及郭太后之死的诸多秘密。

在这种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事实面前,如果将其联系起来,曹叡的身份必会引起曹氏宗族以及朝中文武的猜测。

不论曹叡是否真的姓「袁」,这时的曹叡已经自身难保,他哪里还顾得上蜀军是否东进,哪里有心思攻取潼关和武关?

他只能留下小部分兵马拒蜀军于函谷关以西,匆匆引数十万大军回洛阳谋求自保。

曹叡诡异的的身世之谜,是否会引发魏国的动荡或夺权之争,刘闪和姜维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姜维得知潼关和武关以东的魏国大军已经撤走,他仍旧坚持自己的「二分天下」大计,仍以羌人南迁为主,从未想过东进函谷关。

司马懿和满宠都撤退得非常匆忙,潼关东南的临晋驻扎的3万魏军,以及邓艾手上的3万魏军却未撤走。

姜维的3.2万步卒和邓艾的6万大军仍然集中在长安、潼关和武关一线,两人的斗智斗勇并未停止。

也许,邓艾会跟当年的吴将陆逊一样,一战成名,从此名扬天下。或者,就像以前一样默默无闻。

如今,魏国的主力大军虽已撤走,邓艾却倍感庆幸:他暂时不会受到司马懿或曹叡的压制,可以放开手脚与姜维一搏,鹿死谁手,尚未得知。

第111章 邓艾之谋vs高科技

邓艾确信姜维不会东进,他给文钦追加到1万兵卒之后,令他弃守商县,将兵马屯于商县东南部的商南县,商南距离武关不过二十余里,武关守军的物资都要经过商南才能运到。

北边的潼关也一样,陈泰的1万大军屯于华阴,彻底断绝了潼关物资的补给通道。

邓艾在子口大寨的驻军已达3万,在这里扎下十几座营寨,每座营寨相距不过二三里,除了速度极快的哨探和信使骑兵外,子口大寨中的蜀军步卒完全没法通过。

姜维曾几度与司马懿和陆逊交战,此番遇上邓艾,他感觉自己被邓艾死死地压制住,自己最善长的断粮道和分割包围之法,居然被邓艾玩得出神入化。

子口以北,以及潼关和武关以西都以平原为主,加之近来皓月当空,姜维很难用出奇兵之谋。

邓艾的兵力大大优于姜维,然而他却在当道扎营,据寨坚守,蜀军的连弩也没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等到粮尽时必然溃败。

如今姜维的三路人马全被邓艾分割开,相互间都不能应援,姜维苦思多时,还是没想出破敌之法,真有黔驴技穷的感觉。

无奈之下,姜维只得做出一个大胆的举动,那就是守卫陈仓的吴班!

由于陈仓和大散关易守难攻,姜维派出快马信使,让陈仓守将吴班引城中的5千兵马,携带大量的攻坚装备来援,吴班出城的同时,再由散关守将吕祥送3千兵卒去陈仓驻防。

由于邓艾的「阳谋」让姜维十分被动,他这样做确实是迫不得已。

因为潼关和散关的粮草仅能维持10天左右,就算吴班每日强行军,仍然需要7日才能到达子口。

姜维这样做确实很冒险:调走吴班的5千兵马后,吕祥的5千兵马只能一分为二,同时坚守散关和陈仓。

如果这二城有失,凉州过来的20万百姓,恐怕只能翻越祁山才能到达蜀中,这确实不太现实。

现在的雍州境内,再也没有匈奴和鲜卑的骑兵,并且邓艾的大军都部署在长安的东部和南部,姜维这样做看似冒险,却是有惊无险。

次日傍晚,姜维的密信分别送至陈仓和大散关,吴班获悉东面的战局不利,急忙引城中全部兵卒,携带大批物资,拉着一千多辆粮车星夜出城,沿渭水而下直奔子口。

清晨,吕祥引3千兵马赶到陈仓,却见陈仓城门紧闭,城上插满了魏军的旗织,看来魏军已趁着陈仓空虚,兵不血刃地拿下此城!

吕祥见势不妙,急忙令兵卒往大散关撤退。此时,魏将徐质、戴陵各引2千兵马,从东、西两面包抄而来,吕祥只得领兵且战且退。

由于蜀军的连弩占了很大的优势,徐、戴二将追杀一阵后便撤回城中,即便如此,吕祥还是损了1千多兵卒才仓惶退入大散关。

次日午时,吴班引领的5千兵马刚刚绕